大明壽寧侯!
弘治六年,除夕。
靖海侯府熱鬨非凡,因為府上的二老爺,建昌伯張延齡回來了。
不僅如此,毛憲清、賀東來、楊懷瑾三位高徒都過來了。
張鶴齡非常開心,張延齡也還罷了,讓他去夷洲島表麵上是做話事人,其實那邊實際管事的還是王守仁,這三位學生可都是自己的寶貝。
大明朝什麼最重要?
人才!
平日裡楊懷瑾還能時不時地過來冒個泡,但是毛憲清和賀東來在天津忙的不可開交,基本上見不到麵。
“來,嘗嘗為師從南昌帶回來的廬山雲霧茶,怎麼樣?”
毛憲清端起茶杯聞了聞,然後輕酌一口,說道“湯色明亮、香凜醇厚。北宋詩人黃庭堅有雲,我家江南摘雲腴,落磑霏霏雪不如。”
張鶴齡心說,顯擺你有文化是不是,喝個茶還跟我這吟詩?
賀東來隨後說道“學生觀此茶青翠而多毫,葉片勻嫩漂亮,汁多耐泡,味甘清香,是茶中極品。”
張鶴齡點點頭,看看,這才是人話嘛!
“你二人現在天津府任何職啊?”
毛憲清放下茶杯,說道“回稟恩師,如今天津府效仿京兆府,下設河東縣和濱海縣,弟子任河東知縣,東來師弟任濱海知縣。”
張鶴齡很高興,說道“都混成知縣了,不錯不錯,如今天津府那邊怎麼樣了?”
毛憲清繼續說道“自李府尹就任以來,開始實行新政,開設港口,大力發展造船工藝和海上貿易,在新政的影響下,民間興起了很多作坊,相當一部分百姓開始脫離農業,以工商為生。”
“這般新政,朝堂之上肯定有很多反對的聲音吧?”
“恩師所言甚是,自年初開始就有人指出,農乃國本,百姓放棄農業,耕地改為作坊,此舉有傷國本,並以此為由,彈劾李府尹。”
張鶴齡似乎很興奮,道“李東陽又被人彈劾了?”
“正是。”
“結果如何?”
“李府尹與那幾名言官殿前對峙,拿出了今年的糧食收成統計,較之去年,產量翻了一番。”
張鶴齡點點頭,看來李東陽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陛下怎麼說?”
“陛下比較疑問,為何耕作的百姓少了,土地也少了,糧食產量卻能增長一倍,李府尹隻是說此乃天下大治之象。”
張鶴齡撇撇嘴,道“這個李東陽還真能吹!”
卻見毛憲清神色虔誠,起身作揖,說道“其實,我二人對這個問題也不甚了解,今日有幸麵見恩師,還請恩師不吝賜教。”
張鶴齡反問道“除了天下大治,李東陽沒有說彆的嗎?”
“李府尹與我二人商議過這個問題,大家都是似懂非懂,就好像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背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