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壽寧侯!
“陛下,臣想推舉一人,若此人出馬,雲南叛亂必能平定。”
弘治皇帝頓時來了興趣,問道“何人?”
其實,張鶴齡身邊有哪些人,弘治皇帝心中很清楚,王守仁、戚景通、俞元讚三人都是朝廷棟梁,但是這三位都太年輕,而且,現在都在自己的崗位上,也脫不開身。
再有就是他的三個門生,毛澄、賀東來、楊懷瑾,這三個就更年輕了,何況賀東來已經下西洋去了,楊懷瑾是個搞科研的,就剩下毛澄,開海之後,天津府忙得不可開交,更是走不開。
因此,張鶴齡說要推舉一人出使雲南的時候,弘治皇帝心中還是很好奇的,此人到底是誰?
總不能派你那個寶貝弟弟張延齡去吧,這家夥出門做生意還湊合,若是去雲南平叛,怕是要平白丟了性命。
張鶴齡緩緩說道“前英國公張懋。”
弘治皇帝沉默半晌,然後問道“三位愛卿有何高見?”
對於張懋,弘治皇帝也很糾結,當初率領三萬水師出海,結果敗得一塌塗地,這要是換做旁人,早就拉出去砍了,根本沒得商量。
但是,問題就在於張懋的出身,他的大父乃是靖難名將、河間王張玉之孫,他爹張輔於太宗皇帝時遠征安南,可謂世代忠良。
念在張家的勞苦功高,弘治皇帝沒有趕儘殺絕,隻是廢黜爵位和官職,將其貶為庶人,這個處理結果,已經算是寬宏大量的。
張懋犯了這麼大的過錯,朝廷定然不再啟用,若不是張鶴齡將其派到夷洲島當了個軍事顧問,怕是隻能鬱鬱而終了。
徐溥點了點頭,率先答道“臣以為,張懋乃忠良之後,為人老成持重,深謀遠慮,是個適合的人選。”
丘浚隨後說道“雖然張懋曾有大過,但是最近一年在夷洲島抗擊倭寇,戰果累碩,臣以為,朝廷應賞罰分明,有過則罰,有功則賞,兩者不可混淆。”
最後,劉健說道“張懋雖然曾在澎湖戰敗,但是如今已經戴罪立功,可以考慮恢複其爵位和職位。”
看到三位大學士都在為張懋說話,弘治皇帝心中已經有了打算,說道“傳旨,授張懋雲南巡撫,主管雲南軍政事務。”
給了官職,沒有給爵位,但是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這次把事辦妥,就給你恢複爵位。
如果辦砸了,這輩子算是彆想再翻身了。
張鶴齡心中暗喜,這些好了,有老張出馬,自己就不用去了,可以繼續留在京城混吃等死了。
“欽命靖海侯張鶴齡任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協助雲南巡撫,主管西南邊防事務。”
張鶴齡愣住,什麼情況,非要把我也拉過去做什麼啊?
雲南巡撫是從二品,都察院右僉都禦史是正四品,除了官銜之外,兩者的性質也完全不同,巡撫是地方都司一把手,很可能就長期待在那邊了,僉都禦史屬於中央臨時委派,辦完事就能撤回來。
弘治皇帝畢竟還是有些不放心,堅持讓張鶴齡跟過去,隻要他人過去了,哪怕什麼都不做,心裡也會踏實很多。
張鶴齡還想推脫,但是看到弘治皇帝的眼神,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算了,大不了走一趟,反正前麵有人主抗,自己就是去混的。
無非就是出趟遠門,混倆月唄,就當公費旅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