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壽寧侯!
劉健大致聽明白了,點著頭說道“這樣的話,還是相當於用金銀在流通,本質上沒多少區彆,問題就在於,錢莊的信譽度怎麼樣,百姓願不願意將銀票存進錢莊?”
張鶴齡說道“這就是弘治錢莊最大的亮點,百姓往錢莊裡存錢的時候,是有利息的。”
“利息?”劉健疑問道,“你讓百姓把金銀存進錢莊,換成紙質的銀票,還要跟人家要利息?”
張鶴齡黑著臉解釋道“不是跟人家要利息,是給人家利息。”
“給……利息?”
劉健又懵圈了,將銀子存進錢莊保管,還能賺錢?
張鶴齡點點頭,道“對啊,給利息。”
劉健臉上帶著疑惑的神色,問道“給多少?”
“這個要看存錢的期限,如果是隨時支取的那種,可稱之為活期存款,是一厘息,定期的話會多一些,存一年,是兩厘息,定期時間越長,利率越高,存上十年,有五厘息。”
劉健心中默默盤算,存十年是五厘息,也就是說,存一百兩銀子進去,每一年能增加五兩,十年就是五十兩,這個數字聽起來……很誘人啊!
什麼也不用乾,每年白白能落五兩銀子,天下還有這等好事?
“這樣開錢莊,豈不是要虧的褲子都沒了?”
張鶴齡搖搖頭,道“方才說的都是存款業務,還有貸款呢!”
“貸……款?”劉健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你想以朝廷的名義放高利貸?此事萬萬不可!”
“不是高利貸,就是正常借貸。”
張鶴齡直感覺頭大,這老頭對自己的成見也太了,無論乾點什麼,在老頭眼裡都像不懷好意,我這是辦銀行,利國利民,怎麼跟高利貸扯上關係!
“正常的……借貸?”
“對,錢莊給存款人付利息,當然也要向貸款人收利息,借貸的利息從兩厘到一分不等,具體要看借貸的時間、用途以及貸款人的信譽度。”
“信譽……度?”
劉健感覺自己腦瓜子有點不夠使,也不知道靖王的腦袋是什麼做的,怎麼搞出來這麼一大堆新名詞。
“信譽度就是對貸款人的考評,包括職業、收入、年齡,有沒有欠債不還的記錄等等,信譽度越高的人,錢莊對其放貸的審核程序也會相應順利一些。而且,朝廷對於一些民間作坊,會酌情考慮低利息貸款,甚至免息貸款的,鼓勵大家創業。”
“所以,給存款的人付利息,是為了讓大家把錢存進來,然後再放貸出去,這樣一來,不但錢莊能賺錢,存錢的百姓也能賺錢,而那些貸款的,定是有更加可觀的收益才會找錢莊借貸,也就是說,所有人都是受益者?”
眼見劉健終於想明白了,張鶴齡趕忙點頭道“不錯!”
“可是,不對勁啊……”劉健卻更加迷糊了,說道,“有人賺錢,必定有人賠錢,若是大家都賺錢,錢從哪來?”
張鶴齡甚感欣慰,能問出這個問題,說明劉健是真的明白了。
“當然是國民生產總值整體提升啊!”
“國民……生產……總值?”
“這麼來說吧,好比一個村子有一百人,一年產稻米一千石,也就是平均每個人能分到十石米,如果有人多拿了一石米,那就必定有人會少拿一石,是這樣吧?”
劉健點了點頭,補充道“也可能是幾個人總共少了一石米。”
張鶴齡心中暗道,嚴謹!
“這不是重點,我想說的是,如果有人多拿了一石米,但是其他人手裡的米卻沒有少,都是十石,這種情況能否出現?”
“不可能!”劉健搖搖頭,道,“除非地裡產的稻米不是一千石,而是一千零一石。”
“這就對了!”張鶴齡一拍手,說道,“大家都賺錢,沒有人賠錢,並沒有什麼不對的,隻需要地裡的稻米總量增加就行了。”
劉健恍然大悟,許多年來,大明的生產力其實是沒多少變化的,所以,無論是弘治皇帝,還是其他大臣,都已經默認為大明就這麼點資產,你多拿一分,我就少一分,但是卻沒想過,總量是可以提高的。
所以說,將錢莊運轉起來,讓所有人都有得賺,理論上來說,是完全可行的。
而且,如果錢莊運轉順利,就說明,大明的總產值的的確確是在增長。
張鶴齡繼續說道“弘治錢莊的另一個亮點,就是用銀票代替金銀在市麵上流通,這樣大家就不必揣著沉重的金銀銅錢上街了,特彆是大宗交易,幾百兩、幾千兩的銀子,運輸極為不便利。”
劉健琢磨了一會,又問道“還有一個問題,假如說,有人存了一百兩銀子,定期一年,但是半年後,有事情急需用錢,這時候該怎麼辦?”
“可以提前取出,但是,這種情況就沒有定期利息了,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錢莊會根據存錢的時間,按照活期存款的利率核算利息。”
劉健聽完,站起身來,轉頭就走。
張鶴齡問道“劉大人不再坐會了?”
“老夫回去看看家裡還有多少銀子,明日都存到錢莊去!”
張鶴齡愣住,半晌後,自言自語道“錢莊有貴賓業務,可以委派工作人員上門服務的。”
穀大用在一旁說道“劉大人真是耿直,殿下這麼一說,他就信了。”
張鶴齡轉過身來,笑了笑,說道“就是,說啥他都信。”
穀大用也露出笑容,說道“貪小便宜吃大虧,這樣的人最好騙了,存錢還能拿利息,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
突然,張鶴齡臉色沉下來,問道“你的意思是,本王開設錢莊是在忽悠大家?”
穀大用臉上的笑容僵住,嘴角哆嗦了一下,說道“奴婢不敢,奴婢不是這個意思!”
“那你剛才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穀大用趕忙跪下,將頭埋的低低的,說道“是奴婢口無遮攔,求殿下恕罪!”
通過這半年多的接觸,穀大用已經把張鶴齡的脾氣搞清楚了,如果真的犯了錯,千萬彆推脫責任,也不要死鴨子嘴硬,趕緊痛痛快快認錯。
人家看你認錯態度好,這事就算過去了,如果推卸責任,找各種理由,或者是拒不承認,那就嚴重了。
想到這裡,心中不禁暗暗落淚,彆的太監都是熬著自己主子當了皇帝,能夠風光一把,可自己悲催的,傍太子傍不過劉瑾,好不容易走了狗屎運,傍上靖王的大腿,可沒想到,人家根本沒打算讓自己沾光,但凡有一點風吹草動,就要敲打敲打。
得虧自己意誌力堅強,若是換成劉瑾那副矬樣子,怕是早就抑鬱了。
張鶴齡突然問道“你是自幼進宮?”
穀大用愣了一下,然後說道“回稟殿下,奴婢自幼家貧,上有兄弟姐妹多人,六歲的時候,逢大旱,家中實在無糧,便托關係將奴婢送進宮裡,起碼不會餓著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