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波濤!
揚州丹陽郡故鄣縣,孫堅大營。
孫堅越境了,作為吳郡太守,親自領兵來到丹陽郡境內,確實是違規了。
丹陽太守周昕先以書信勸說孫堅歸境,又以公文威脅要上報朝廷,結果都是無用,大怒之下又是無奈,誰叫這二愣子人多啊……
孫堅可不是二愣子,他來這裡可是有目的和理由的,也是謀劃已久的。
目的嘛,自然是為了精兵而來,當年西漢將領李陵以五千丹陽步兵獨戰匈奴八萬騎兵的戰績,在江東一帶甚至是整個大漢都可謂是家喻戶曉。
孫堅所在的的吳郡人口倒是眾多,隻是地勢較為平坦,適應農耕,民風和丹陽比起來就十分的淳樸了。
孫堅讓黃蓋在本郡招募了一些士卒,可是嚴格訓練了數月依然隻能算是普通戰力。
而丹陽地形複雜,多山脈丘林,雖然漢人數量不多,但山越人與漢人雜居,經常相互攻伐,因此山寨蠻夷林立、民眾習武好戰,兵源基礎素質就要高上不少。
而且山中還有銅鐵礦,丹陽人自鑄兵甲的不在少數……
冷兵器時代的軍隊戰力無非在於幾個方麵單兵素質、陣戰能力、兵甲軍械、騎術騎射、戰意士氣、軍紀執行,當然還有許多其他因素,不過對於普通士卒來說,基本主要就是這些。
這其中有些是可以通過訓練解決,有些可以通過氪金……也就是錢財解決,不過像丹陽兵這樣先天就帶有一定能力的兵卒自然是能夠省不少功夫,何況他們還自帶兵甲!
對於山裡的銅鐵礦,孫堅也是垂涎三尺,雖然規模都很小,多數隻是百姓自發采掘,但好歹也是銅鐵啊,銅可鑄錢、鐵可鑄甲,蚊子再小也是肉啊!
當然,這樣的計劃也有弊處,不過孫堅認為那都不是事。
丹陽兵軍紀不好、難以管束,那是沒遇到有能力的將領,孫堅相信以他的實力絕對能夠鎮得住。
丹陽太守的阻撓,那更是不值一提了,最多也就是落個囂張跋扈的聲名吧,難不成羸弱的周昕還敢跟我動手不成?
何況自己也是準備了正當理由的,半月前吳郡烏程縣遭賊人洗劫,孫堅“詳查”之下,這不是山越作亂嘛,於是追繳山越賊子至此。
————
大營之中,五千兵卒在訓練,喊殺聲震天,黃蓋、韓當分彆負責不同的訓練項目。
沒錯,其實孫堅領兵來到丹陽之後並沒有什麼攻勢,雖然他名義上是來攻伐山越的。
孫堅需要等待時機才會出兵,戰爭不是他的目的,隻是他的手段之一,一手胡蘿卜一手大棒才能讓丹陽山越兵真的為他所用!
既然準備先談再打,那乾脆讓士卒每日訓練,既然付出這麼多的軍糧養活他們,那就不能讓他們荒廢懈怠,戰力能提升一些是一些吧。
孫堅營中巡視一番,還準備說些什麼,就看見哨探士卒前來稟告
“主公,孫賁都尉自吳縣押運糧草而來,已至十裡外。”
“唔,令公覆前往迎接。”
孫賁雖然是孫堅的親侄子,但兩人歲數相差並不多,在孫堅當上太守之前,孫賁便是郡中督郵了,在郡中已是混得風生水起。
而孫堅則不同,孫堅早年就是富春小吏,直到龍威府中人前來資助,才得以逐步升遷,後來許昭在句章叛亂,孫堅跟隨長水校尉臧旻率軍平定,有了功勞再加上龍威府的運作,才得以升至吳郡守。
孫堅就任之後並沒有得到吳郡士族支持,當地四大家族反而趁機興風作浪和他大唱對台戲……
顧、陸、朱、張作為吳郡望族,在吳郡經營多年,實力十分雄厚,當然不能容忍一個富春寒門的領導。
何況孫堅還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他也是本地人。
漢代朝廷規定,本地人不得任刺史、郡守等要職,而當初歐陽奇為了自身考量故意篡改孫堅祖籍,老上司臧旻也是默認,金錢開路之下才勉強為他爭取到了吳郡太守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