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物資總公司,是原來縣物資局改製後的全民所有製企業。
在計劃經濟時代,物資局掌管著生產資料和物資供應,是政府最熱門的大局。
實行市場經濟以後,資源的配置由市場來決定,原來熱得發紅的物資局,頓時冷卻了下來。
為此,物資局退出了政府職能管理機構。
改名容易改製難。
由於計劃經濟體製的慣性,以及物資公司的內部機製、結構的不適應性,全國各地很多物資公司或者名下的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不少都敗下陣來,倒的倒,垮的垮。
周海洋在任博興縣常務副縣長的時候,曾經將博興縣物資公司,和懷寧市物資公司、甚至全省的物資公司做了對比。
雖然沒有像有些地方那麼慘,但也僅僅屬於苟延殘喘、奄奄一息。
所以他估計,任遠縣的物資公司也好不到哪去。
……
周海洋和邱建峰來到任遠縣物資公司。
因為事先沒有通知,物資公司總經理李奇對周海洋的突然到來,顯得十分緊張。
握手的時候,周海洋對李奇一臉諂媚的姿態,感到有些討厭。
但他又轉念一想,人不可貌相,先聽聽工作彙報吧!
令周海洋沒想到的是,這位其貌不揚的總經理的彙報,讓自己感到振奮和激動。
李奇的口才極好,侃侃而談。
整個彙報簡捷明快、內容翔實、條理清楚、數字準確。
縣物資公司下屬有建材公司、運輸公司、倉儲公司、貿易公司,每個公司經營情況良好,而且年年贏利。
原有縣物資局下屬的幾家工廠,在改製之後就全部出售了,成為了民營企業,沒有留下任何包袱。
公司總資產比改為企業之前,竟然淨增了四倍。
周海洋不得不重新審視眼前這位其貌不揚的物資公司總經理,決定好好和他談談。
周海洋一改嚴肅的表情,笑著說:“沒想到物資公司的發展前景一片光明啊。”
接著,周海洋把談話改為聊天。
進入放鬆的狀態之後,周海洋隨即發現,李奇身上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李奇一邊抽煙一邊回憶,回憶時的表情,顯得十分痛苦。
李奇說:“我今年五十多歲了。高中畢業那年十八歲,到生產資料公司先當倉庫保管員,後來當采購員。
當時,全國的生產資料物資十分匱乏緊張。
為了搞到緊俏的物資,我全國各地到處跑,請客送禮、拉關係、走後門。
那時誰能搞到物資,誰就是發展當地經濟的功臣。
因為我搞到的物資最多,不久就被提拔為科長。
後來又提拔成生產資料公司經理。
一步一步,就當上了縣物資局的副局長、局長。
你看我現在這副模樣,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全是當年留下的後遺症。
常年在外跑,吃不好飯,加上喝酒,胃腸都搞壞了,落下這副猴相。
為了討好掌握物資的人,我整天對人捧著個笑臉,對方白眼越大,我笑得越賤。
直到現在,我一笑還是一臉的賤相。”
周海洋笑著說道:“我可沒這麼看你。”
李奇苦笑著搖了搖頭,說道:“周書記,你就彆跟我客氣了!你怎麼看我,我還能看不出來嗎?
我現在是習以為常了,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周海洋笑著說道:“李總,你能豁達地看待自己的短處,這本身就是你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