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憑父親在朝堂上力壓清照之父的官位?
還是他在汴梁城素來經營極佳的名聲?
他心中看似對清照推崇備至,實際上卻依舊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俯視。
這就是他口口聲聲在父親麵前叫囂的非卿不娶嗎?
趙明誠的心中因為被拒掀起了滔天巨浪。
其實,第一次聽到李清照這個名字,是數年前。
數年前,他便從來自章丘經知州和知府的舉薦,赴太學參加入學考試的學子口中知曉章丘明水有仙葩。
是曾任太學錄太學正的李格非李大人之女。
當時的李大人聲名正盛,寫下了傳世名文《洛陽名園記》。
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
他想著,這也算是家學淵源。
自那之後,他便可以開始收集李清照的詞作,越發的心向往之,他好奇能寫出這般鐘靈毓秀詞句的女子該是何等模樣。
上天垂憐,他並沒有等太久。
十五歲的李清照離明水入汴梁,一首《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讓她在汴梁城聲名鵲起。
他欣喜,期待,卻又緊張。
數年的向往,他在心中已經勾勒出一個完美的李清照。
他害怕,見麵不如聞名。
但他還是沒有按耐住心中的好奇,製造一個又一個偶遇的機會,與之相遇攀談。
鮮活靈動的李清照比他想象中更加美好。
樣貌秀美,活潑靈氣,恣意灑脫,又文采斐然,出口成章。
假以時日,李清照必成京中男子爭相求娶的對象。
於是,惶恐之下,打算先下手為強。
他真的沒想過會被拒絕。
趙夫人著實有些見不得自家兒子這副失魂落魄的沒出息模樣。
“明誠,李家小娘子實非良配啊。”趙夫人語重心長的說道。
“這件事以後休要再提。”
若是被圈子裡不對付的貴婦人們知曉,她屈尊降貴親自前往李家談兒女婚嫁之事被拒,恐怕會被人笑掉大牙。
不過,也算是絕了明誠的心思,以後也能安下心來相看其他姑娘。
反正,從小到大,除了對金石癡迷,明誠在其他事情上都是碰壁則回頭。
以往她還嫌棄明誠懦弱善變無主見,現在看起來反倒是一件好事了。
以她家老爺越做越高的官位,她總能幫明誠在京中尋一位誠心如意的妻子。
趙明誠沒有應聲,半晌才蔫蔫道“今日多些母親了。”
與此同時,蓀歌也將趙夫人攜女上門之事先後告知了李格非和李清照。
在知曉李清照並無意趙明誠時,李格非鬆了一口氣。
大宋的朝堂傾軋,你死我活已經數十年了。
雖說近幾年看起來平和了些許,但他深知那隻是表象,如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寧靜。
不知何時,便會黑雲翻墨,卷地風來。
革新派與守舊派,免不了一場你死我活。
屆時,照姐兒居於其中,左右為難,指不定還會心生怨懟,再不複赤子之心。
而自小背誦著《衛風·氓》《孔雀東南飛》《長恨歌》《琵琶行》《木蘭辭》的李清照心中猛的拉響了警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