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遇刺,青帝國局勢再度發生變化,暗流湧動,風雨欲來。
“吃吃吃,哈哈哈咳……彆客氣,都是一家人。”袁大人熱情的招呼著。
這是載灃遇刺第二天,袁大人組的一個局,飯桌上坐著達佑文,趙秉鈞,楊士琦,楊度等袁大人的一眾幕僚。
本來還想邀請北洋一眾實權人物如徐菊人一類的,但昨天下午,在大臣們的建議下,裕隆蠢婦下令在京述職的地方官員立刻回任,穩固地方。
命令很急,徐菊人今早踏上的去三省的火車。
“大人,攝政王的情況如何?是否安康啊?”眾人喝了一杯酒,楊士琦便迫不及待的問道。
“嗯,這個嘛,還不清楚。太醫院自昨天下午就戒嚴了,許進不許出,但是攝政王吉人天相,應該死不了。”袁大人嘴角微微上揚。
他前腳還在想著怎麼應付載灃呢,後腳載灃就生死難料了,他覺得自己才是吉人天相那個。
昨天下午,袁大人就安排人時刻盯著太醫院,想要打聽清楚情況,但是太醫院許進不許出,沒有拿到任何有用的消息。
“攝政王若是康複,應該會把精力轉向刺客吧?還有那些無君無父的新派。”達佑文也不甘示弱的說道。
“攝政王胸中自有溝壑,咱們不可盲目猜測。不過,刺客實在太過猖獗,天子腳下,光天化日,便敢行這刺殺之事,若是不采取雷霆手段,怕是王公貝勒們也不會同意的。”
楊度輕聲說著,
“還請大人,儘快促成新建八鎮中一二鎮的組建。至於我北洋,先放著。”
達佑文的意思,即便攝政王能活過來,他們北洋的壓力也會小很多。
楊度則看的更遠,這次之後,不論載灃死沒死,青帝國的經曆都會放到這些人身上,北洋的危機已經過去了。
不然,王公貝勒門可不敢出門了。
而且他還看到了,青帝國當下的困局。
“哦?菊人倒是建議我,援助各省編練新軍,助他們儘快成軍。這援助新建八鎮,又是個什麼章程?”袁大人好奇的問道。
“湘地叛亂未平,黨人又四處作亂。天下本就…不穩。攝政王遇刺,天下一片嘩然,人心思動。我看得到,彆人也看得到,朝廷肯定會有大動作的來穩固人心。”
“能做的,無非就是平叛亂,行立憲兩件事,後者聖旨已經發往各地了,那便隻剩下平亂了。”
楊度說完,讓袁大人自己想其中的關節,自己端著酒杯,一點一點的喝著。
“出了這一攤子事,朝廷必須做出表示才是對的。”袁大人點點頭,他琢磨了一下就明白了。
現在青帝國的軍事力量就這麼點,編練新軍那麼些年的成果,除去在前線消耗的,剩下的大都在京師,被編成新八鎮。
這種情況下,地方出奇的空虛,這也是為什麼一個湘地動亂,孫載之都收手了,過去近兩個月都還沒解決。
但是,載灃遇刺之前,不管下麵鬨的多麼厲害,都是地方上的問題,青帝國正在成立一支中樞直屬陸軍。
隻要等到整編結束後,不管多麼鬨騰,輕鬆就可以解決,天下依舊是青帝國的天下。
許多人都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徐菊人才提出,扣押新建八鎮的重武器采購,儘量拖延新建八鎮的整編進度。
不過,載灃遇刺後,一切就都變了。
黨人的活動從地方上升到中樞,不管高層有多清楚,在中下層看來,這就是全國上下都在進行黨人的活動。
現在,必須儘快展示武力,不然等待他們的將是更大規模的“黨人”叛亂。
這時候,給新建八鎮慢慢的補充一下重武器,那些個王公貝勒們肯定會迫不及待的展示武力,以保住他們的特權。
部隊派出去了,變數就來了,是否召回?那就不一定了。
多分幾個鎮下去,力量平衡刹那間達成。
“這樣,等下皙子去一趟寧王府上,天津咱倉庫裡還有一批重武器,能裝備四個炮兵營,陸軍部必須先撥款,款子到了再給炮。”袁大人夾了一筷子菜,
“太醫院那邊也不能鬆懈,派人在各個出口守著,不分晝夜,一定要拿到第一手消息。”
“是。”
眾人點點頭,羨慕的看了看楊度。
“對了,那兩個刺客在哪裡?身份確認了嗎?背景怎麼樣?”袁大人突然想起來,是誰想讓載灃死?方便的話,還能合作一下。
“精衛,黃明玉,一個粵人,一個川人,他們都曾在日本學習,並參加各種會社,十分活躍。”
“做刺殺這件事之前,他們已經進行了好幾次起事。”楊士琦悄悄地看了看袁大人。
果然,袁大人夾菜的手僵硬了一下,並看著楊士琦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