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棄子求訂閱)
錢媽媽見袁文紹堅持,也不好再推脫。
袁文紹又和錢媽媽聊了一些關於張安的婚事,便讓她下去了。
把李庸叫過來,吩咐他在外城買個兩進的宅子。
袁文紹突然發現自己還缺個官家,這種事情應該是官家乾的,現在隻能讓李庸去做了。
李庸聞言有些為難道:“主君,外城的宅子,兩進的就算偏一點的也要上千兩,好一點的那就更貴了。買了宅子賬上就不剩多少錢了。”
袁文紹沉吟了一會說點:“照著三千兩買吧,錢的事情我會想辦法的。”
張安乃是他的心腹,這點錢還是要花的。
其實華蘭的嫁妝很豐厚,不過花女人嫁妝要是傳出去了很丟人,袁文紹並沒有打算找華蘭要錢。
打發走李庸,袁文紹琢磨著是該想辦法賺點錢了。
就在這時,有下人前來稟報,顧廷燁前來求見。
袁文紹對顧廷燁突然造訪,有些奇怪,不過還是親自出門將他迎了進來。
等下人送上茶水,袁文紹將人打發出去,才開口問道:“二郎找我,可是有什麼事?”
顧廷燁搖了搖頭,沉默了一會說道:“我這次上門,是來和你道彆的。”
“道彆?”袁文紹一怔,疑惑道:“二郎要上哪去?”
“我準備前往白鹿洞書院求學,我在汴京隻有一些狐朋狗友,隻有長柏和你算是朋友,特來知會一聲。”顧廷燁說道。
袁文紹一愣,說道:“昨日在我嶽家,聽我嶽母說,你不是打算在我嶽家私塾跟著莊學究學習麼?”
原劇中,顧廷燁確實離京求學過幾年,和曼娘好像就是那個時候認識的來著。
袁文紹昨日聽說顧廷燁要在盛家私塾讀書,還以為劇情改變了呢。
顧廷燁沉默了一會,說道:“我昨日得到消息,我爹要回來了。”
袁文紹一時間沒有明白顧廷燁的意思,有些疑惑的看著他。
顧廷燁苦笑道:“我的事情想必伱也知道一些,我之前在揚州不願意回來,就是不知道怎麼麵對我爹,昨日得到我爹要回來的消息,我一夜未睡,很想等他回來問問他,最後還是沒有那個勇氣。”
袁文紹恍然,看來顧廷燁之所以去白鹿洞書院求學,是因為得知母親的事情後,不知道怎麼麵對父親,才做出的決定。
因為他的原因,顧偃開現在領兵在外,如果他暫時不回來,顧廷燁自然不用逃避,因此準備去盛家讀書。
而現在得知顧偃開要回來,他就萌生離開汴京的想法。
袁文紹沉默了下來,他很想勸說顧廷燁,因為顧廷燁此次離開,便會遇到曼娘,很可能還和原來一樣,回汴京的時候,孩子都有了。
但是經過衛小娘的事情,讓袁文紹明白,很多事情並不是阻止了就不會發生了。
許久,袁文紹才開口道:“顧家乃是將門,你從小習武,為何想著學文,而不去參軍?”
顧廷燁苦笑著搖了搖頭,說道:“你也出身勳爵人家,你應該知道勳爵人家爵位和資源都會傾注在嫡長子身上,我上麵有兄長,雖說身體不怎麼好,但是以後爵位也會由他子嗣繼承,到不了我頭上。像我這樣的次子,相比較從軍,學文考科舉才是最好的出路。”
說到最後,顧廷燁眼神堅定道:“而且我想給我母親求個誥命,從軍封爵太難了。說實話,你能封爵,更多的是機緣巧合。”
“我不是質疑你的能力,實際上真按照你的功勞,幾乎不可能封爵,要不是官家剛好有了子嗣,大喜之下,你是封不了爵的。”
袁文紹倒是沒有在意,事實上,他後麵也了解了,他之所以能封爵,是因為官家接到捷報的時候,剛好得知德妃有了身孕。
官家大喜之下,才會給他封爵的。
自己知道未來的事,知道顧廷燁的兄長隻有一個女兒,沒有兒子,他能繼承爵位。
但是顧廷燁不知道,因此他有這種想法很正常。
“叫上長柏,晚上咱們在樊樓聚聚,為你送行。”袁文紹說道。
“哈哈,謝了。”顧廷燁沒有拒絕。
袁文紹最後還是忍不住提醒道:“我聽聞你最好出入煙花場所,去了白鹿洞書院好好學習,少去那種地方。”
“多謝袁兄提醒,我之所以有浪蕩之名,是因為家裡堂兄在外闖禍全賴在我頭上,家父不問青紅皂白,處罰於我,自暴自棄罷了。現在我隻想考中科舉做官,做出一番成績,為亡母求個誥命。”顧廷燁說道。
袁文紹搖了搖頭,希望如此吧。
反正他能做的都已經做了,顧廷燁以後在曼娘手上吃虧,隻能怪他自作自受了。
晚上,三人在樊樓喝的酩酊大醉,被隨從各自送回了府。
“官人,快醒醒。”
袁文紹迷迷糊糊的被人叫醒,睜開了眼睛。
“官人,今日有早朝,快點起來洗漱,準備上朝去。”華蘭說道。
袁文紹搖了搖昏沉的腦袋,意識清醒了一些,苦笑道:“沒想到顧二郎的酒量竟然這般好。”
“官人彆感歎了,快些起吧。”華蘭催促道。
“這就起,你繼續睡,你現在可是有身子的人,彆起來服侍我了。”
袁文紹匆匆起床,在丫鬟的伺候下,洗漱換上了官服,連早飯都來不及吃,便匆匆的出了門。
早朝倒是十分平靜,並沒有發生什麼大事,就在袁文紹想著早朝結束回家吃了飯去軍營看看的時候,一個官員出列說道:“啟奏陛下,忠勇伯練兵已有兩月,因為待遇不同,其餘將士多有怨言。臣覺著可以演武一番看看效果如何,也讓其餘將士服氣。”
“臣附議。”
隨著那個大臣聲音落下,許多官員出列附議道。
第一次和女婿同時上殿的盛紘,心裡為袁文紹捏了一把汗。
他可是知道袁文紹上任沒多久,便陪華蘭回了娘家,前日才回來。
在他看來,袁文紹這個主將不在,士卒們的訓練肯定落下了許多。
“陛下,臣反對,一支軍隊,訓練成軍,最少需要一年,忠勇伯才訓練兩月,這麼短的時間,就算兵家聖人複生,又能又多大效果?”
“是啊陛下,鄭大人很顯然是在難為人。”
武將們紛紛出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