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正好是周末。
1995年以後,國內實行雙休製度。
當然了,所謂的雙休,並不是每個上班族都能享受到的。
絕大多數工人,上的都是996的班,每周工作六天,上班12個小時,工資不過千。1997年,很多人還隻能拿到五百以下的工資。
中午,李雲海帶著龔潔和艾米一起,約了吳永利在老飯店見麵。
吳永利沒有遲到,甚至比李雲海他們還提前了五分鐘到達老飯店。
老飯店是豫園附近最有名的一座餐館,口碑極佳。
李雲海剛剛下車,吳永利便認出了他,快步迎上前來。
“李總,你好!我是上汽的吳永利,幸會!”
李雲海伸出大手,握住對方的手搖了搖,哈哈笑道:“吳工,你好!久仰大名啊!”
吳永利笑道:“李總,這話應該我來說才對吧?我對你真的是久聞大名,如雷灌耳!”
龔潔抿嘴笑道:“你們這是有緣分,一見如故!”
李雲海道:“龔潔這話說得好!我盼吳工,有如劉備盼孔明也!”
吳永利挺了挺腰身,說道:“李總言過了,讓我誠惶誠恐啊!李總經營四海集團時,我就是你們產品的忠實用戶,李總對待工業產品,那叫一個用心良苦!我國電子產業,能取得當下這樣的好成績,多虧有李總!不然的話,我們的電產業,起碼還要二十年才能起來。”
李雲海心想,你眼光還挺厲害!
二十年以後,我國的電子產業,也未必能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
因為李雲海是重生過來的,反正在他重生之時,我國的光刻機和芯片還處於摸索階段,還沒有能力獨立造出光刻機。
李雲海用十幾年時間,將我國的電子產業,起碼提前了幾十年!
吳永利恭敬的說道:“李總,你現在進入汽車產業,我覺得,這是我國汽車產業的大幸事!有你這樣的商界精英掌舵,我國的汽車工業,一定也能像電子產業一樣,取得長足的騰飛!”
李雲海覺得這個人不僅有技術,也有口才。
口才是一個人行走社會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很多時候,口才甚至比技術、業務更重要。
吳永利口才好,說明此人智商、情商都在線。
大家說笑著走進飯店。
龔潔預先訂好了包廂。
眾人在服務員帶領下,來到二樓的包廂。
李雲海向吳永利介紹艾米:“這是我的秘書艾米。”
艾米微微一笑,說道:“吳工,你好,我是李總的秘書,你叫我艾米好了。”
吳永利驚訝的道:“艾米小姐是外國人吧?普通話說得好流利啊,如果隻聽她說話,完全聽不出來她是個洋人。”
艾米抿嘴笑道:“我出生在意大利,但是我現在是華人了。我在國內生活十幾年了。”
吳永利豎起大拇指:“好!華人好!彆人都外國跑,我卻覺得,我國最好!我國地大物博,風景萬千,既有高原,又有平原,既有雪鄉,也有水鄉,既有大漠落日圓,也有錢塘江潮長。試問哪個國家,有我國這般豐富的地理?就算有,也沒有我國那麼悠久的曆史文明啊!”
艾米點頭說道:“是的,我很喜歡我的祖國!我以我是華人為榮!”
大家三觀相同,又有著共同的目標,越談越投機。
李雲海也不急於談正事,而是一邊喝酒,一邊談家長裡短,通過交談,了解吳永利這個人的人品、性格、知識。
通過交談,李雲海覺得,吳永利這個人很不錯,知識淵博,為人靈活,老成持穩,既懂汽車工業技術,也懂文史哲,不愧是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才生。
李雲海又轉移話題,談到了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
吳永利對汽車相關的東西,那是如數家珍。
李雲海感歎的道:“現在,國內自主的汽車技術比較少,國產的車子銷量也低。賣得最好的,就是合資車。我想有一天,世界車,華人造!那就是我們揚眉吐氣的時候!”
吳永利道:“合資車其實也是我們國內的幾家大廠組裝生產的。就以我們上汽為例,我們上海和德國的大眾合作,於1985年成立上汽大眾中德合資公司。我們已經逐步掌握了相關的生產技術,我們自己生產的汽車,並不比合資車差,但銷量就是上不去!不過這也難怪,人家打造一個品牌,花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我們剛剛涎生的品牌,拿什麼跟人家競爭?”
李雲海道:“我們現在的做法,有個說法,叫拿市場換技術,不得不說,這一招很英明!等我們國內的技術成熟以後,再趕超國外的品牌!”
吳永利道:“李總,你是個有抱負,有理想的人!你這樣的人能進軍汽車產業,實在是一件好事!我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實現世界車華人造的理想目標!”
李雲海道:“造車需要大量的優秀人才。我現在最缺的就是像吳工這樣的人才啊!”
吳永利自嘲的笑道:“人才?像我這樣的人才,在一汽多得很!我在公司裡,排不上號呢!”
時機成熟,李雲海放下杯子,說道:“吳工,你這樣的人才,在上汽怎麼就沒有得到重用呢?”
這話戳到了吳永利的痛處,他發出一聲重重的長歎,然後說了自己得罪領導的事情。
李雲海訝道:“居然有這樣的事?就因為一句話得罪了人,被雪藏了這麼多年?”
“雪藏?”吳永利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詞,覺得很是新鮮,也覺得很貼切,雖然是第一次聽,卻秒懂這個詞的含義,當即苦笑道,“何嘗不是呢?我又有什麼辦法?我爸已經退了休,他在公司裡麵,失去了話語權!我現在隻能任由人拿捏了!”
李雲海沉吟道:“俗話說得好,樹挪死,人挪活。吳工,你既然這裡過得不如意,何不換一家公司?想必龔潔也跟你談過了吧?我求賢若渴,正在四處挖人。我覺得吳工是個人才,是我需要的人才!如果吳工不嫌棄我們四海集團的話,我誠聘你過來幫我的忙!”
經過這番交談,吳永利對李雲海,也有了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