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琳堅持自己開設工廠,並舉例子說明,世界上比較大的汽車廠商都有自己的重要部件的配套廠,也有自己的組裝廠,隻有在國外的分公司,或者合作工廠,才會讓國外的汽車廠代工生產。
像那些進入我國的汽車品牌,他們在我們國內工廠所生產的車輛都是專門給當地市場,並未進行全球銷售,他們本土的工廠,則都是負責供應全球各大市場。
如果本廠產能不足,汽車品牌商們,也會在全球尋找合適的加工廠,生產麵向全球銷售的車型。
至於在我國合資生產的那些車型,都是專供本地銷售。
因為合資車型,和麵向全球銷售的車型,配置方麵其實是有區彆的。合資廠要向品牌方提供10以上的技術專利費,為了控製整車售車,不得不減配。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所以,很多有錢人,寧願加價購買進口車。
四海集團的汽車,現在沒有所謂的全球市場。
連本土市場還沒有搞明白呢,哪個國家的經銷商,敢進口四海星光車型?
因此,陳美琳以為,四海集團必須建立自己的汽車製造廠,產能必須達到一定數量級彆。
這既是對客戶負責,也是對品牌口碑負責。
陳美琳又言道,退一萬步來說,即使四海集團的汽車,銷售不佳,闖關失敗,那我們建立的工廠,也可以替彆人當代工廠賺錢,或者直接出售,損失不會太大。
吳永利、王金文、劉小莉和高平等人,也各有不同意見。
大家隻負責提供建議。
最後怎麼做,還得李雲海拍板。
李雲海也很糾結。
最後他還是聽從了陳美琳的建議,決定自己建廠。
吳永利等人,也隻能聽從老板的話。
王金文道:“老板,既然決定要建廠,那就得抓緊時間。爭分奪秒!”
陳美琳道:“廠房的話,直接訂購鋼結構廠房框架,運回來組裝就行了。四海集團以前的廠房,不也是在香江訂購的鋼結構廠房嗎?地麵的話,直接采用樹脂地麵,鋪設起來又快又省事,還耐臟耐腐容易清潔打理。”
李雲海道:“喔,這一點是可以的。另外我們還得采購設備。”
陳美琳道:“設備好辦,我們之前有合作的供應商,直接聯係他們,讓他們立即發貨過來,海運來不及的話,我們加錢,直接上空運!這邊廠房架子一搭起來,機器設備就可以同步搭設試驗。如此一來,可以將建造廠房的時間,壓縮到最低。爭取在三個月之內,完成工廠的擴建。六個月之內,完成15萬輛汽車的交付!”
李雲海忽然發現,自己是不是有點老了?
乾勁、闖勁,都沒有陳美琳大了!
陳美琳是年輕人,再加上她從小接受的教育不同,從小接觸到的企業,都是大型企業,養成了一種殺伐果斷,不計成本,隻講成效的思維方式。
不得不說,在這件事情上,陳美琳堅持己見,說服了所有人,也為李雲海解決了一個大麻煩。
李雲海道:“好吧!那就按照陳總說的辦理!公司所有部門,全力配合擴建工廠,所有人不得無故慢工!六個月之內,我們必須如期交付15萬輛汽車。”
大家齊聲答道:“明白!”
陳美琳道:“六個月之內,我們可能還會接到其他定單,我們的產能,是不是一步擴建到位?”
李雲海深深的呼吸,然後深深的看了陳美琳一眼。
陳美琳笑道:“我相信,四海星光這款車,一定會大賣熱賣!一年賣出去五十萬輛,也不是不可能的!”
五十萬輛?
她可真敢想啊!
那就是1250億的銷售額!
李雲海憑借這一款輛,就能打翻身仗?
要知道,同時期,同價位裡麵,在我國最暢銷的大眾桑塔納,年銷量也不到30萬輛!
以低價打開市場的一汽夏利車,年銷量才十幾萬輛!
在李雲海看來,四海星光剛剛問世,就能拿到15萬輛的訂單,已經算得上輝煌之舉了!
今年隻要能完成這些訂單,李雲海彆無他求!
沒想到陳美琳的胃口,卻比李雲海還要大得多!
李雲海以手拊額,笑道:“好吧,好吧!陳總,如果真的能達到你說的50萬銷量,那我獎給你一百萬現金,絕不食言!不過我們也不能盲目自信啊!相信你們都知道桑塔納和夏利車的銷量是多少吧?”
陳美琳撇撇嘴,一臉不屑的說道:“我說的是一年!也就是從現在開始算,到明年這個時候,這才算是一年時間。至於什麼桑塔納,那不過是一款被閹割過的德係車。夏利更不能和我們的四海星光相比了!再說了,汽車市場是不斷增長的,指不定我們的汽車,能把他們的市場都搶過來呢?”
李雲海對此完全不抱任何信心。
他的銷售目標,是每年二十萬輛!
隻要能完成這個目標,李雲海就覺得,自己是成功的,四海星光是成功的!
陳美琳道:“其實我們應該把目標訂得更長遠一些,我們要獨立自主生產汽車!”
所有人都是一震!
獨立自主生產汽車?
開什麼玩笑?
雖然這也是李雲海的奮鬥目標,但他以為,終自己一生,也不知道能不能實現這個遠大目標。
獨立生產汽車,是指汽車公司能夠完全自產自足,從源頭到整車下線,不需要采購外界零部件。
然而,實際上沒有一家汽車公司能夠真正實現完全獨立生產汽車。
汽車工業是一個龐大的體係,涵蓋了冶金、鋼鐵、塑料、橡膠、電子、石油、玻璃、紡織、數控車床、自動化、互聯網等多個行業。
即使是知名的汽車公司,如豐田、本田、現代、起亞,它們的自產自足率也僅為70左右,離100還有很大的差距。
這70的自產自足也不是完全由它們自己控股,還有其他資本參與。
彆說四海集團一家車企了。
便是我國,要獨立自主生產汽車,也可以說是任重而道遠。
我國汽車工業經曆了從自力更生到打開國門,從尋找合資到最後民族自主品牌的逐漸成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誕生、成長到成熟螺旋式的發展曆程。
此後幾十年間,我國汽車工業不斷發展,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係,具備了所有工業門類企業,能夠完全自主地造出一台車。雖然有些零部件可能沒有國內廠家生產,但整車廠在全球化經濟的背景下,不會為了追求100自主化而放棄高性價比的國外品牌零部件。這並不意味著我國不能獨立生產汽車,而是體現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合理利用全球資源的重要性。
同樣的道理,四海集團就算有這種可能,也沒有必要,去達到完全獨立自主生產一輛汽車。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短短幾十年間,跨國車企可謂是功不可沒,哪怕這是以市場份額、減配車和落後技術為代價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