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主車企近幾年的快速崛起,合資車企首當其衝被重重打壓,仿佛我國汽車市場將走向類似日、韓國那樣的自主車企占據主導地位的格局。
這也是四海集團搶占國內市場最好的時機。
李雲海現在壓根就沒想過要去搶占國外的汽車市場。
而且他手裡還有一張王牌,那就是豪車瑪莎拉蒂。
瑪莎拉蒂主打國外市場,四海品牌主要爭鬥國內市場。
所以說,全球有哪一個汽車公司能夠獨立生產汽車?
根本沒有,並且不可能有!
如果要講能力,世界上肯定有公司有能力獨立生產汽車,包括汽車零部件,但是這類公司生產的產品質量不一定是最好的,沒有必要這樣做,因為科技行業是專業化的,公司生產零部件的優勢在於對垂直技術的深入研究。
而汽車廠則在於整合資源和打通上下遊的能力,零部件供應商和主機廠各司其職,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就像一個團隊一樣,每個人都互相合作,最終生產出一個好的產品。
但不好的一點是,如果跟某個國家關係不好,有可能麵臨斷供零部件。
因此,同一個零部件,往往要有好幾個備用的零部件供應商,不能把寶全部押在哪一家供應商身上。
四海集團現在還沒有能力生產獨立自主的零配件。
李雲海的想法是,能達到50以上的主要零配件自研自產,那就算不錯的了。
因為他明白,汽車產業,真正的賽道,是在二十年以後的新能源汽車!
而且,李雲海不僅有四海集團,他還有三江公司!
他現在主要精力放在汽車業務的開拓上,是因為三江公司的發展,現在已經進入了良性循環階段,不需要他付出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三江公司,每過兩年,推出升級版本的芯片,推出新型號的操作係統,新款的手機、電腦和顯卡等配件。
這條產業鏈,已經被李雲海建立起來,哪怕他不去管理,也能通過不斷的研發新產品,獲得新興市場的青睞。
三江公司的電子產品,在全球市場的占有份額,已經越來越多。
要想獲得極大的市場突破,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電子產業,已經形成了美、韓和我國三足鼎立的盛況。
李雲海以一己之力,帶領我國的電子產業,進入了三國爭雄的階段,他已經使完了自己的洪荒之力。
接下來,要想擴大我國的電子產業規模,就需要更多能人誌士,加入這個行業!
李雲海帶動的是國內整個電子行業的大發展!
這個意義,遠比把三江公司做到最大最強更偉大!
隨著以前的四海集團,現在的三江公司,相繼在電子產業領域,大獲成功,越來越多的資本、人才,紛紛湧入這個行業。
有人說,美女集中的行業,必定是朝陽產業,是賺錢的行業。
這話不無道理。
其實美女還是被資金吸引過來的。
資本集中的產業,才是最賺錢的朝陽產業!
我國的電子產業,甚至說全球的電子產業,早就不再是李雲海記憶中的樣子。
再往後發展,李雲海記憶庫裡的那些知識儲備,已經完全不夠使用了。
因為他的到來,至少在電子產業這一塊,產生了極大的蝴蝶效應。
這種效應,也相應的影響到了李雲海的記憶。
以他的個人能力,很難在電子產業未來的全球競爭中,再次脫穎而出。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的招攬人才,讓優秀的人才在這個行業工作,讓他們沿著既定的道路,向著勝利的方向,一直走下去。
至於能走多遠,李雲海心裡沒譜。
電子產業的全球格局發生了變化。
這種變化,既讓李雲海獲利無數,也讓他暗自心驚。
他害怕有朝一日,整個三江公司會轟然倒塌,死在競爭對手的手裡!
這個競爭對手,有可能是外國的企業,也有可能是國內的企業!
所以李雲海迫不及待的搞起了另一行買賣,也就是現在正在做的汽車產業。
和電子產業不同的是,汽車產業因為沒有重生者的乾預,一直在按部就班的發展。
這個世界的汽車產業,還是李雲海熟悉的模樣。
他隻有待在這樣的環境裡,才能如魚得水。
說到底,他並不是什麼天縱奇才,也不是智商250的超級天才。
他不過是個普通人,用一點未來的知識,在這個世界,提前撬動了一個萬億產業。
現在,他打算換一個熟悉一點的賽道,再次故伎重施,撬動新的產業。
隻不過,他的心態,他的思維,都和剛重生時不一樣了。
現在的他,過慣了優渥的富豪生活,享受慣了美女圍繞的公子人生。
哪裡還是那個為一日三餐而發愁的街頭藝人李雲海?
在汽車這個賽道裡,李雲海明顯走得更加保守,也更加謹慎。
還好,他有陳美琳這個好幫手!
隻是不知道,在陳美琳的幫助下,李雲海能不能在汽車行業,呼風呼雨,再造榮耀?
不管怎麼說,李雲海都沒有退路可言了!
他所有的錢,包括他幾個女人提供的資金,已經全部投入進去。
萬一他失敗,他和他的女人,估計都要被打回原形。
所以,李雲海隻許自己成功!(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