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介紹、致辭等等,一個個流程走下去,非常順利。
當最後一個流程,正式進行奠基之時,蘇城等人的手中,已經各自拿了一把係了紅綢的新鍬。
先由蘇城、楊朝業、韋理三人雙手持握係有紅綢的新鍬為奠基石培土,隨後,再由主人與伊芝迪等嘉賓依次為之培土。
這點麵積,在很多人看來,也太小了,連一個普通鎮的麵積都比不上。
實際上,這裡在60年代之前,海水是沒有那麼淺的,當時路氹連貫公路建成之後,西側的水流減緩,逐漸形成了紅樹林的生態景觀。
“濠江的土地麵積,還是太小了,我想加大這邊的投資力度,卻都受製於土地麵積太小。”看著不遠處的路環島,蘇城感慨萬千。
畢竟,能來這裡,是因為給他麵子。
“老板,各位領導,政府官員來了。”正當蘇城與楊朝業、韋理等人聊著天時,一位工作人員快步走過來彙報。
這裡,是蘇氏集團與和記黃埔在濠江開發的最大項目。
奠基儀式結束之後,伊芝迪等濠江政府高官並沒有馬上離開。
濠江與香江不一樣,香江雖然也小,但是起碼麵積夠用,是濠江的數十倍之多,儘管如此,香江也依然在不斷地填海造陸,擴大自己的可使用麵積。
可與香江相比,我們濠江就如同彈丸之地般,不費什麼功夫,就能逛完,這是我們濠江的無奈。”雖然伊芝迪從葡國那邊過來濠江不久,但作為濠江總督,他對濠江的了解,要比蘇城多得多。
上麵已經貼了一塊非常大的紅色海報,寫著“濠江氹仔島大潭山工業園區開工奠基儀式”十幾個大字。
一百多號人,就這麼一起走出大門。
實際上,濠江在清朝末年的時候,土地麵積甚至隻有10平方公裡左右,至今已經翻了一番。
在蘇城穿越過來前的那個世界,濠江總麵積已經超過2.8平方公裡。
作為工業園區的負責人之一,韋理帶著眾人,邊走,邊介紹起這裡的未來規劃,等工業園區建成之後,這裡的每一棟建築,都有它的用途。
“是啊,濠江的確太小,小到我們的經濟發展很容易便會遇到瓶頸,不得不以發展娛樂業的形式,來保持濠江經濟的活力,一直以來,濠江也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填海造陸,陸地麵積不斷擴張,最終形成了如今的規模。
有了這些人的關照,蘇城在這邊的投資,基本上就沒有什麼阻礙了。
之後,蘇城也與各位主要政府官員一一握手。
“走吧,咱們一起出去迎接。”蘇城笑道。
未來,這裡將會被直接填成陸地,成為路氹城。
而濠江,陸地總麵積甚至隻有20平方公裡左右,同樣絕大多數都是填海造陸出來的。
在大字的
濠江的形狀大小也如同她的未來一樣,令人難以捉摸。
“總督先生,我們何不把氹仔島與路環島這段地方都直接填海造陸,這樣一來,濠江的可使用麵積便能夠大幅度增加,不僅如此,東麵的海水深度,也並不高,同樣也可以填海造陸,如果濠江的土地麵積大幅度增加,那我便有足夠的地方投資了,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看著東南麵浩瀚的大海,蘇城提議道。(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