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鎮,必敗無疑。”
徐州城北,眾鎮將校齊聚靖南軍中軍帳內,因為陳望的一席話而嘩然。
“寧遠天下堅城,山海關亦為天下險關,遼鎮有大軍六萬,野戰確實難敵清軍,但隻是守備城關清軍縱有十萬鐵騎也難撼動,總鎮為何斷言遼鎮必敗?”
周遇懋神色凝重,上前了一步,靠近到沙盤之前。
“清軍雲集重兵十餘萬而攻錦州,錦州尚且守了兩年之久。”
“遼鎮據守要衝,又豈會速敗?。”
曹變蛟的臉色並不好看,從選擇跟從陳望開始,曆戰之下,他對於陳望一直以來的判斷都極為信服。
無論是此前一同進剿,還是之後的揚州之戰,種種事跡都可以證明陳望在戰略上的眼光。
但是這一次,曹變蛟卻是有些無法信服陳望的言論。
陳望竟然斷言遼鎮必敗,而且是在短期之內速敗。
趙懷良按刀而立,並沒有參與軍議的討論。
軍議不在他的參與範圍之內。
作為近衛營將,他的職責隻是保護作為主將的陳望。
此前是因為參謀總長的缺失,他才補上缺位,暫領參謀部。
不過現在如今,參謀總長之位他已經卸任,交給了代正霖。
比起製定戰略、統籌整軍,趙懷良還是感覺自己更適合作戰。
兼任情報司指揮使的工作,也主要隻是管轄,將消息彙總交予陳望即可。
一旁作為參謀總長的代正霖則是皺眉思索,在沉吟了許久之後,也道。
“依照參謀部推演,遼鎮依照如此格局,單獨對上清廷,也應當能夠撐上起碼年底。”
“隻需要等到今年夏收之時,糧草入庫,發動夏季的攻勢,便可以極大緩解遼鎮的壓力。”
“屆時隻要我鎮大軍沿運河北上,保證糧道直取京師,而遼鎮南出山海關,兩麵夾擊,必可大敗清軍,迫使其重新退回關外之地。”
陳望神色平靜,猶如鷹隼般的目光從眾人的身上緩緩而過,他並沒有因為眾人的質疑而心生他意。
“鬆錦一戰,入援八鎮皆為九邊精銳,滿餉足糧。”
“八鎮兵馬因此上下同心士氣如虹,傾力北援方有與清軍勢均力敵之態,最終也是因洪承疇戰略失誤而以致於敗亡,而不是因為戰事不利而敗。”
周遇懋剛要開口,被陳望抬手製止。
“你要說事情我自然清楚。”
陳望舉起指揮鞭,指向遼鎮的方向。
“你們的判斷和推演,全都建立在鬆錦的時候。”
“但是現在北國的情勢和鬆錦之戰已經相去甚遠。”
“北國已失,京師陷落,九邊淪喪,僅餘遼鎮孤鎮之兵。”
陳望的目光冷冽,加重了語氣。
“遼鎮的兵馬士氣已經跌落穀底,內憂外患、腹背受敵,軍兵早已惶恐不安。”
在平定南國的時候,陳望並沒有忘記北國的事務。
情報司在北國的情報網已經編織了不少,在遼鎮這樣重要的地方,自然也是安插了不少的人手。
而且在遼鎮,陳望也派駐了一部分人作為明麵上聯絡,保持著和遼鎮書信的通暢。
遼鎮上下此時人心惶惶,原本因為祖大壽而死,八鎮兵馬血染鬆錦,重燃的複土之心,在京師陷落的那一刻便已經蕩然無存。
祖澤溥能力平庸,聲望平平,遠遠不及祖大壽。
他根本沒有辦法穩定鎮下各營兵馬的軍心。
遼鎮說是六萬的兵馬,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那麼多,這其中很多的屯田的衛軍,以及協防的民壯。
遼鎮真要有六萬的可戰之兵,鬆錦一戰早就已經全部拿出來去援助錦州了。
關、寧兩地的遼鎮真正可用的兵馬,不到這其中的一半。
這樣的情況,不用情報司送來的情報陳望心中就很清楚。
曆史上吳三桂奉詔入援,能夠隨其出征的關寧騎兵,僅有五千之數。
在李自成攻打山海關之時,整個遼鎮拒守的兵馬也是將近六萬。
但是這六萬人之中,大多都是臨時征募的遼民,還包含著不少從京師逃奔而來的潰兵。
史料映證,關、寧兩地真正的兵馬僅有三萬人,真正的精銳騎兵不到萬人。
事實上,此時情報司和聯絡處送來的關於遼鎮的兵馬詳情,隻比這個數字更少。
祖澤溥將遼東的詳情全數相告。
六萬大軍,實際真正能戰的,隻有精騎八千,步卒僅有兩萬人,這其中有三四千之數,還是在鬆錦之後重新募集的,餘眾儘皆是臨時征募的遼民青壯。
比起曆史上之上更少的原因,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鬆錦之戰……
鬆錦之戰,確實是對清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但是這個時代的戰爭,一場戰役最大的傷亡還是集中在潰亡之後的追殺之中。
清軍的傷亡有限,但是遼鎮的傷亡卻是不可謂不慘重。
曆史上的鬆錦,遼鎮的兵馬大多都逃回了寧遠。
譬如說劉肇基就沒有戰死在鬆錦,而是領兵逃了出來,最後一直到揚州城破才戰死。
但是這一次的鬆錦之戰,關寧兩鎮的兵馬很多都抱著決死之心。
劉肇基領兵與楊國柱共擊清軍,作為誘餌,掩護大部隊的撤離,領著麾下的兵馬儘數戰死在了錦州城外。
清軍損失不小,而關寧兩鎮的兵馬也是損失極大。
再加上,比起曆史上還要早了一年的時間休養。
因此如今的遼鎮實力,甚至還不如曆史上清軍入關之時的遼鎮。
“如今國家局勢早已經不是鬆錦之時的局勢。”
“遼鎮的兵馬也不再是九邊的精銳。”
陳望壓下了聲音。
“你們要記住這一點。”
“所有的推演和判斷,都要從時局出發,從實際出發。”
“山海關確實天下雄關,寧遠實為天下雄鎮,但是再堅固的城池,能否守住,最終還是要看是誰人在守。”
陳望也想遼鎮能夠守住,但是想要遼鎮守住,實在是太難了。
遼鎮此時缺衣少食、軍心不振、人心各異。
祖澤溥對於遼鎮的掌控並不高,祖氏的兵馬都在連番的戰事折損大半。
祖澤溥這一祖氏的嫡係,甚至還沒有作為祖大壽養子的祖寬麾下兵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