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此詩名為《元日》,乃是大文豪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描寫新年元日熱鬨、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此詩名為慶賀新年,實則乃是以景抒情,作這首詩之時,王安石初任宰相,主持熙寧變法,正是意氣風發,誌得意滿之時。
張正道將這詩句剛念完,恰巧一陣爆竹聲響起,麵前的兒子張平安,被這鞭炮聲嚇到,號啕大哭起來。
林氏趕忙放下手中的麵皮,將這孩子抱在懷中,哼唱著歌謠,哄了起來。
張正道放下手中書籍,皺眉道:“這孩子真是我兒子?怎麼哪一點都不像我?”
林氏啐了一口,道:“大郎竟是胡說,這不是你的孩子,還能是誰的?”
一旁的韋夫人,雙手捏著麵皮,道:“官人,你這樣說,可是會讓姐姐傷心的。”
張正道瞅著張平安的眉眼,搖頭道:“這臭小子,遇到點事情,就哭鼻子,一點男子漢的氣概都沒有。”
隨即,環視了一圈屋子裡的鶯鶯燕燕,張正道有些明白了。
隻見,這屋子裡,張正道的所有妻妾,齊聚一堂,正在包餃子。
今日乃是除夜,也就是臘月三十,無論高門大戶還是普通百姓之家,俱是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
遇夜則備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歲之安。
士庶之家,則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去年的除夜和元日,張正道在外奔波,沒有在家中,感受不到什麼年味。
說起來,今天這還是張正道第一次在大宋“過年”。
雖然張家守孝,不能張燈結彩,燃放爆竹,但張正道還是決定過一個團圓年。
這一日,張府上下,俱是灑掃一新,準備了許多吃食。
到了晚上,張正道便將這些妻妾,都聚在一處,擀麵皮,包餃子,迎接新的一年。
這時候,這餃子喚作“餛飩”,隻是在冬至日那天吃。
張正道讓大家聚在一起,包“餛飩”,眾女雖是疑惑不解,卻也照著做了,誰讓他是一家之主呢。
這些妻妾中,也就孟玉樓會包餃子,林氏、韋夫人則負責擀麵皮。
孫二娘和卓丟兒有孕在身,靠坐在炕上,正在閉目養神,隨著肚中孩子的月份漸大,兩個人的精力,不似以前那般旺盛,時常困乏。
潘金蓮則是跟在吳月娘的身旁,坐在一邊,往一個個小布袋裡裝著銅錢。
自從先前住過一夜後,吳月娘也丟了什麼未過門的女人不能住在夫家的規矩,隔三差五便來張家。
今日一早,張正道便命人將吳月娘接到家中,一家人整整齊齊過年。
張正道踏步出屋,府裡的丫鬟們,正在外間包著餃子。
廚娘孫雪娥,並著龐春梅、李桂姐、鄭氏姐妹、芙蓉、春香、蘭香、迎兒等人,已經包了許多餃子,幾張桌子上,擺的密密麻麻。
張正道仔細看了一下,笑道:“包的不錯。”
李桂姐臉上粘著一些麵粉,將手中剛包好的一隻餃子舉起來,嬌笑道:“大官人,我這個包的好嗎?”
張正道點頭讚許道:“不錯,不錯,以後家裡吃餃子,都由你來包。”
聽到這話,一眾女婢偷笑不已!
李桂姐笑容一滯,嘟嘴道:“大官人,我包不動哩。”
張正道沒有理會她,隻是出了這間屋子,來到旁邊的側房,自己一手打造的天團聖女們,也圍坐在一起,嘻嘻哈哈在包餃子。
見張正道進屋,已經懷有身孕的李嬌兒、韓銀釧兒連忙起身,與他見禮。
“大官人!”
其餘四女亦是紛紛放下手中的筷子,起身見禮。
看了一下桌上包好的餃子,形狀各異,隻有一圈看著像模像樣,下到鍋裡,應該不會散開。
張正道指著中間都沒捏嚴實的餃子問道:“這些是誰包的?”
秦玉芝兒弱弱地回道:“是奴家包的。”
張正道皺眉道:“你這包的不行啊。”
秦玉芝兒不敢反駁,隻是回道:“奴真學不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