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朗這時突然想起一事,插嘴道:“寨主,先前我與杜壆哥哥商量,要去那江南睦州青溪縣走一遭。”
張正道聞言,問道:“可是明教之事?”
杜壆答道:“莫非那明教法王,也曾到訪過梁山,麵見過寨主?”
張正道笑道:“年前,確實有一位明教教眾,到訪過梁山,言說我若有空,可走一趟江南。”
“看來明教所圖甚大!”杜壆道。
張正道思索片刻,說道:“這樣,待荊南之事辦完,我等弟兄,就走一趟青溪縣,會一會那明教教主。”
杜壆道:“小弟稍後,便趕回木蘭山,收整山寨。”
張正道吩咐道:“可叫衛鶴兄弟,還有那位未曾謀麵的酆泰兄弟,分作兩隊,扮成官軍,護著山上老弱,即刻出發,趕往濟州梁山泊。”
“寨主,不如紀山這一千多弟兄,也與木蘭山合兵一處,同往梁山。”袁朗建議道。
張正道點頭道:“如此最好,這樣,明日一早,我和縻勝兄弟,進到荊南城,接了老母回來,便叫馬勥、馬勁、滕戣、滕戡四位弟兄,帶著紀山的千餘弟兄,攜著金銀細軟等物,先跟隨杜壆兄弟,一同到那木蘭山修整。”
“這兩千多裡地,一路穿州過府,不易行走,便合在一處,煩請杜壆兄弟,將這六千人馬,安全帶到梁山!”
張正道覺得,還是由著有勇有謀的杜壆,引著這六千多人馬,返回梁山,最是穩妥些。
杜壆忙道:“小弟定會將弟兄們,安全帶到梁山。”
張正道又囑托道:“若是碰到官軍,能避則避,撿穩妥的道路行走。”
杜壆道:“小弟省的。”
張正道又道:“一應重物,全都棄了,隻帶上金銀細軟,馬匹糧草。”
杜壆苦笑一聲:“寨主有所不知,我木蘭山,如今隻剩下數百石的糧食,沒有多少金銀細軟。”
“去年,荊湖北路的百姓,都糟了水災,糧食短缺,山寨中的金銀細軟,也都拿去買糧。”
袁朗長歎了一聲,也說道:“如今世道艱難,百姓困苦不堪,朝廷隻知年年加賦,據說那花石綱役,已經攪的江南百姓,苦不堪言。”
張正道點頭道:“趙官家無道,百姓遭殃。”
杜壆歎道:“若是百姓都安居樂業,哪有我等占山為王的機會。”
張正道笑道:“不管如何,也要多謝趙官家的昏庸無道,方才有這麼多的百姓,投我梁山,移居到濟州島。”
杜壆好奇問道:“寨主,那濟州島,究竟是個什麼樣?”
張正道介紹道:“那濟州島,在高麗國最南端,風景秀麗,溫度適宜,從我梁山坐船出海,隻五七日便能抵達。”
“現今,島上已經有了萬餘百姓,外加一營水軍、一營步軍,合計四千兵馬守衛。”
張正道見杜壆、袁朗二人,對這高麗之事,頗感興趣,便將梁山打下濟州島的經過,訴說了一遍,又將高麗國內的情況,也簡單介紹了一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