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裡魚龍變化之鄉,四百座軍州輻輳之地。靄靄祥雲籠紫閣,融融瑞氣照樓台。”
詩句讚的正是這座千古名城,東京汴梁城。
陸小乙已經下車,在前麵牽著馬走,隻因街市上熙熙攘攘,儘是行人,不好趕車。
張正道將車簾掛起,和孫二娘並肩而坐,看著眼前這座富甲天下,當世無雙的巨城。
二人的目光,皆是被這眼前的喧囂所吸引,隻是這汴梁城的外城,便端的是如此繁華。
舉目望去,百街千巷,儘是青樓畫閣,繡戶珠簾。
車鞍似水,行人如織,盛況空前,人聲鼎沸!
“夫君,好熱鬨啊!”孫二娘不禁喃喃說道。
張正道亦是看的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靠著天下四百座軍州供養,汴梁城內,恍如仙境,甚是奢靡燦爛。
隻是可惜,日後異族兵鋒所指,這繁榮的盛世景象,猶如黃粱一夢,瞬間破碎,鱗次櫛比的朱樓繡閣,亦是化為焦土,不複存在。
“小乙哥,問問東華門外怎麼走,咱們去那裡歇腳。”張正道大聲喊道。
陸小乙回身點頭,表示聽見。
隨即扯住一個路人,隻一開口詢問,那路人便指明方位,馬車繼續前行。
沿著外城新鄭門大街向東走,待過了宜秋門,便進了內城,再沿著宜秋門內大街一直走,到了馬道南口街往北轉,一直走到馬行街,便到了東華門外。
沿途所見,張正道亦是讚歎連連,街市煌煌,其中店鋪林立,商販雲集,自家的車馬不時停了下來,等待路途疏通。
不止街道兩旁的商鋪熱鬨,更有那數不儘的小商小販,侵街占道,不時惹來身穿青衫,手持水火棍棒的街道司的公人哄趕,以維持順序,通暢道路。
“我聽說,太祖皇帝的儀仗,途徑通利坊時,竟被這些攤販阻住了去路,惹得皇帝震怒,便設立這街道司,維持城中秩序,可見這汴京城的繁華。”張正道摟著孫二娘的香肩笑道。
孫二娘的眼神一直沒離開過那些小吃攤和香飲子攤。
她在孟州城中生活,哪裡見過如此的壯麗熙盛景象。
“夫君,真是好繁華!”孫二娘今年虛歲二十五,再怎麼豪放不羈,終究還是個女人,對那鮮衣美食,亦是喜歡。
“等咱們找間邸店歇下,再好好逛上一逛。”張正道回道。
一路走走停停,自家這馬車,終於到了東華門外,此時的汴京城,已是華燈初上,萬家燈火通明,照亮夜空。
正所謂:東華門外,市井最盛,集市繁華,舉國無雙。
飲食、瓜果、珠寶、古玩、藥材、服飾,四海珍奇,儘彙聚於此。
陸小乙停下腳步,來到張正道麵前,問道:“大官人,咱們在何處歇下?”
張正道抬眼看了一下四周,此時夜暖風和,正是出遊好時光。但見家家門前紮縛燈棚,高懸燈火,整條街市,照耀如同白晝,好不熱鬨。
“就去那處!”張正道指向一條看著不甚繁華的僻靜街巷。
陸小乙奇怪問道:“大官人,那處看著著實冷落,不甚熱鬨哩。”
張正道見孫二娘的臉上亦是帶著疑惑神情,笑道:“咱們住店歇腳,隻求安靜,這東華門外的夜市,可是三更不休,五更又起,喧鬨異常。”
“走吧,就去那僻靜的街巷裡找一家客店。”張正道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