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趙淩霄一行已經準備動身,處理完呼延家的事情,他還要跟隨孫澤去往皇城述職。
畢竟身為執監堂堂主,他已無法繼續留在天水城。
臨行之時,趙玉瑩的神色中帶著複雜,她知曉如今弟弟權柄滔天,捕宗內可以說兩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所以她根本不擔心此行是否凶險,隻是對呼延家還有牽掛。
“這麼多年,全憑你姐夫護翼,他沒有負我,如若這次大婚並非他所願,我還想見一見他。”
趙玉瑩帶著憂傷,“呼延家的人,我不管你如何抉擇,若有可能,還是留他們一條命,也算是還了你姐夫這麼多年的回護之情。”
“還有你那外甥,若呼延家破敗,便一同接回來吧,以後我想養在趙家。”
姐姐的這些要求,趙淩霄有的能答應,但是有的還需斟酌,就看呼延家是否繼續作死,否則無論誰說,他都不打算留下禍患。
此番離開,還不知道何日能歸,若放縱敵人,就是於家人安危不顧。
這幾次的教訓,已經讓趙淩霄心腸冷了很多,但幾個姐姐向來心善,他隻能暫且答應讓其放心。
見到弟弟如此,趙玉瑩並未多言,轉頭時已淚如雨下,彆人不了解弟弟,她還是很了解的。
哪怕分開許久,可趙淩霄什麼想法,隻言片語中,一個不經意的表情她都能看懂。
但無論最終結果如何,趙玉瑩都不會怪責,因為她很清楚,今日若沒弟弟崛起,趙家恐早已不在。
她們,又何處安身?
隊伍開拔,竟有百人之多,而且全都穿著捕門捕宗官服,最前方的四位銀衣,以及齊頭並進的趙淩霄,引得不少百姓駐足看去。
天海城雖商客不斷,人口眾多,但捕堂隻有一個,今日得見這般,足矣成為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當然,也引發了不小的猜想,還以為發生什麼大事。
最後城主府及捕堂張貼告示,才算讓眾人明白,原來那一行是捕宗及捕門平亂的隊伍。
一時間百姓無不稱讚,都覺得安危無憂,有所倚靠,也算是為捕宗又賺了一大波的威望。
上了官路,百騎策馬揚鞭,卷起塵土一片!
四日後,呼延家張燈結彩,門庭大開,因為明日便是呼延景安的大婚之日。
今日遠路而來的賓客便已齊聚於此,有的留在客棧,有的則被安頓進呼延府。
待人群逐漸減少之際,呼延烈卻突然走了出來,和呼延景康,呼延景平上了三騎,帶著百餘人浩浩蕩蕩奔赴碼頭。
算算時日,正好是大皇子那麵來人抵達之期。
來到碼頭之後,正好有一艘大船即將停靠,呼延烈連忙下馬迎了過去。
趁此時間,呼延景康突然開口道:“父親,執法堂那麵幾日沒有消息,我昨天親自去他們下榻之地,發現人去屋空了。”
呼延烈這幾日都在迎來送往,聽聞這話,眉頭一挑道:“可問是什麼時候走的?”
“四日之前,突然離開!”
呼延烈充滿喜意的臉上霎時凝結些許,執法堂的人突然離開卻沒和自己打招呼,而且青川郡那麵派出的人也並未折返,難道這其中出現了什麼變故?但也僅此一想,並未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