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華偉環顧殿內的眾人,臉上帶著笑容,目光深邃,緩緩道:
“我們所處的華夏大地,是經曆了數千年滄桑巨變的廣闊地域。從軒轅黃帝穿著草鞋,拿著木棒和石器,在天地之間無所畏懼地前行,為九州的族人奮力拚搏,爭取到了一片安穩的生存之地開始,我炎黃一脈的傳奇之路就正式開啟了。
夏朝興起,銅器開始出現,官製也初步形成。雖然那個時候百姓的生活仍然很艱難,但是文明的曙光已經顯現。接著,商朝來臨,銅器鑄造的技術達到了成熟,糧食豐富,實行了分封製度。
在那個時候,國家漸漸顯露出繁榮的景象,百姓的生活也稍微有了一些好轉。然後,周朝延續了五百多年,鑄鐵的方法橫空出世,軍事力量日益強大。但是無奈諸侯之間紛爭不斷,戰爭接連發生,百姓深陷苦難之中,痛苦得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我大秦承蒙上天的眷顧,經過六代先王堅持不懈的努力。先王們日夜操勞,殫精竭慮,為大秦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最終以強大的力量掃平了六國,成就了統一六國的壯舉。這是順應天命、符合民心的偉大事業。現在,天下統一了,盛世的景象剛剛開始顯現。
各位大家,你們都有著非凡的才能,各自秉持著獨特的學說。過去,你們曾經為各個國家儘心儘力地效力。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各個國家已經滅亡,隻有大秦傲然屹立在華夏大地。我深知,你們心懷天下,誌向在於為百姓謀取福祉。都是為了華夏文明的傳承和發展而竭儘全力,這種胸懷,讓人欽佩。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我懇請各位放下對各個國家的成見,全心全意地為大秦效力。
儒家提倡仁愛和禮儀,如果用儒家學說教導百姓,讓他們懂得禮儀、遵守道德,那麼天下就會秩序井然。過去孔子周遊列國,雖然曆經艱難險阻,但是他的誌向沒有改變,為了推行仁禮之道,不辭辛勞。現在如果用儒家的學說來教化大秦的百姓,一定能讓民風淳樸,社會和諧。
道家崇尚自然無為,老子騎著青牛,出了函穀關,留下了《道德經》,他的言論玄妙,道理深邃。如果能以道家的理念治理國家,讓百姓順應自然,不胡作非為,那麼國家就可以長治久安。
法家主張以法治國,如果能讓大秦的法律更加嚴明公正,一定能做到命令一下達就立刻執行,禁令一頒布就無人違反。商鞅變法,讓秦國煥然一新,國力大增。現在應當繼承前人的事業,以法家的嚴格法律治理國家,確保政令暢通,國家穩定。
墨家提倡兼愛非攻,這個理念可以助力大秦維護和平,讓百姓能夠得到休息和生養。墨子阻止楚國攻打宋國,憑借他的智慧和勇氣化解了一場戰爭危機。如果能宏揚墨家的兼愛非攻,一定能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兵家善於謀略和作戰,可以為大秦堅守疆土、保衛國家。如果以兵家的謀略訓練秦軍,一定能讓大秦的軍威震懾四方。
我們大秦一直以來廣泛招攬賢才,隻看重才能。不論出身高低貴賤,不論屬於哪個學派,隻要懷有真才實學,都可以為大秦所用。我們應當攜手並肩,共同為大秦的繁榮昌盛,為華夏文明的光輝未來,貢獻各自的力量。
希望諸位認真思考我的話,摒棄過去的成見,共同為大秦努力拚搏。我堅信,在我們齊心協力之下,大秦必將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輝煌盛世………”
殿內氣氛凝重,眾人皆在思索著易華偉方才所言。
易華偉環顧四周,看著緘默不語的眾人,微微一笑:
“本相說了這麼多,也該開門見山了。本相正在籌建帝國皇家學院,希望各位大家能夠鼎力支持!”
眾人聽聞,心中皆是一震。帝國皇家學院?這是個什麼東西?聽起來像是書院一般。眾人心中暗自嘀咕。
李斯等人此刻才明白易華偉今晚設宴的目的,他們互相看了一眼,都選擇了沉默觀看,靜觀其變。而百家各派之人聽到易華偉的話卻是反應不一。
名家代表常無欲心念一動,拱手行了一禮,恭敬地說道:“丞相大人,能否將這帝國皇家學院詳細告知我等?”
大殿中的所有人頓時都將目光集中在了易華偉身上。
易華偉微微頷首,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帝國皇家學院,將會是我大秦帝國最高學府。本相擬暫在學院之中分設數學、物理、化學、軍事、法學、工程、哲學、文學、自然科學九大分院。”
眾人聽到這些陌生的名詞,臉上露出疑惑之色。易華偉似乎早已預料到眾人的反應,他不緊不慢地繼續解釋道:“法學自不必談,數學,乃研究數之規律與運算之學;物理,探究萬物之理;化學,研究物質之變化;軍事,自不必說,為培養將才之地;工程,關乎建築、製造等諸多方麵;哲學,思考人生與世界之根本;文學,傳承文化、抒發情感之所在;自然科學,則涵蓋天地萬物之奧秘。”
眾人聽得雲裡霧裡。不由麵麵相覷。
“敢問丞相大人,皇家學院的院長一職有誰擔任?學生將從何而來?”雖然對這些生僻的名詞並不知道具體代表什麼,但是孔鮒還是將這些問題放到了一邊,問了兩個所有人都最為關心的問題。
易華偉看了一眼眾人,目光落在李斯身上,隨後又轉向眾人,微笑著說道:
“院長嘛,當然是由我大秦皇帝親自擔任。”
眾人聞言,心中皆是一驚。
胡亥擔任院長?他知道什麼叫自然科學、化學嗎?還不是你易華偉一手操控?
李斯心中暗罵一聲老狐狸,但麵上卻不動聲色。九大學院,法學已在其中,倒是這學生…
並未理會李斯心中的小算盤,易華偉神色從容,接著娓娓道來:“至於學生來源,今後在我大秦各郡縣鄉中,皆會分彆設立鄉學、縣學、郡學。此乃我大秦為培養未來之棟梁所做的重大布局。朝廷將一力承擔所有學生之衣食住行,確保他們無後顧之憂,能全身心投入到學業之中。
在鄉學,將選拔那些聰慧且有上進心的農家子弟、市井少年。他們或許曾在田間勞作,或許曾在街巷中嬉戲,但隻要有一顆向學之心,鄉學便會為他們敞開大門。鄉學的先生們會以最基礎的知識教導他們,如識字、算數,培養他們的品德與禮儀,為他們未來的求學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縣學則會收納從鄉學中脫穎而出的優秀學子,以及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少年。這裡的教學將更加深入和係統,涵蓋文學、曆史、算術等多個領域。縣學的老師們會以嚴格的要求和耐心的教導,引導學子們不斷進步。學子們在這裡將學會思考、辯論,培養自己的獨立見解和創新思維。
而郡學,更是彙聚了各區縣的精英學子。他們在這裡將接受最高水平的教育,接觸到最前沿的學問。軍事、工程、哲學等各個分院的知識,都將在這裡得到深入的傳授。郡學將為帝國皇家學院輸送最優秀的人才,他們將成為大秦未來的中流砥柱。
朝廷之所以免費負責所有學生之衣食住行,是因為人才是國家的未來。隻有讓學子們無生活之憂,他們才能心無旁騖地追求知識。這不僅是一項教育舉措,更是我大秦走向輝煌未來的重要戰略。”
聽到易華偉的話,大殿中頓時陷入一陣沉默。眾人都在思考著這個計劃的可行性和影響。
這帝國皇家學院的設立,無疑是一項重大的舉措。它將整合百家之學,為大秦培養各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