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沒有立刻揮師登陸本州掃蕩。明軍亦需休整,消化空前勝利果實,且本州地形複雜,寒冬將至。
所以,他采取更為穩妥的策略:在下關、門司建立永久性要塞群,駐紮重兵和水師主力,牢牢扼守日本“咽喉”。
乘勝徹底掃平築前、築後等殘餘抵抗,將整個九州島完全納入掌控,建立穩固的後方基地。
向本州諸藩發出措辭嚴厲的檄文,要求限期歸降。重點拉攏實力最強的毛利家,許以優厚條件保留部分領地自治權。對德川殘部,則以剿撫並用。
八百裡加急將空前大捷的詳細戰報及日本現狀飛奏北京,請示昭武帝對日本全土處置的最終方略——是建立傀儡政權?還是直接設省置縣?
關門海峽的熊熊烈焰,映照著明軍如林的旗幟。德川幕府試圖扞衛的“神國”疆界,在鄭芝龍水陸大軍的鐵蹄下轟然崩塌。
日本的戰國時代,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被來自大明的遠征軍畫上了血腥的終止符。而這片列島的命運,已然懸於紫禁城中的一念之間。
……………
昭武四年十一月,凜冽的寒風卷過關門海峽,裹挾著海水的鹹腥與未散儘的硝煙氣息,撲打在門司新城原門司港擴建的明軍大營轅門之上。
鄭芝龍身披厚重的貂裘大氅,立於新築的望樓頂端,目光如鷹隼般掃視著對岸殘破的下關城垣與海麵上穿梭巡邏的明軍艦隊。
“聖旨到!!”
一騎快馬衝破轅門,騎士背插三根染成朱紅的翎羽,正是朝廷八百裡加急的“紅旗捷報”信使!
中軍大帳內,香案高設。鄭芝龍率麾下所有千戶以上將領,焚香跪接聖旨。天使展開明黃卷軸,朗聲宣讀昭武帝易華偉的嘉獎敕命,其賞賜之豐厚,規格之高,令帳中百戰悍將亦為之動容:
鄭芝龍晉封“靖海侯”,賜丹書鐵券,享親王儀仗半副。賞黃金五千兩,白銀十萬兩,蘇杭綢緞千匹,禦窯珍瓷百件。
特賜四爪蟒袍一襲,玉帶一條,準其乘“八抬大轎”出入軍營戰時除外。
其子鄭森鄭成功蔭封“錦衣衛指揮僉事”虛銜,在京榮養,以示恩寵。
水師提督李魁:晉左都督正一品武勳,封“平波伯”流爵,賜黃金千兩,白銀三萬兩,田莊位於福建兩處。
陸師主將陳洪等三人:晉右都督從一品,各賜黃金八百兩,白銀兩萬兩,精鋼寶刀一口禦製,田莊一處。
西廠提督丘成雲:加太子太保銜正一品文勳,實授“提督東洋錦衣衛事”,專司日本情報、監察。賜東珠百顆,西域火浣布十匹不畏火,另賜內帑白銀五萬兩由其自行犒賞西廠有功人員。
參將、遊擊等中級軍官約三十人:各晉一至二級,賞白銀三千至八千兩不等,賜精甲、良馬。
千戶、百戶等基層軍官數百人:各賞白銀五百至兩千兩,賜田畝位於新占之九州或未來日本行省。
陣亡者:撫恤金倍於常例。其家眷可領雙份口糧三年,子弟成年後優先補入軍籍或地方吏員。設“忠烈祠”於鹿兒島城,供奉此役及征倭以來所有陣亡將士靈位,歲歲祭祀。
傷殘者依傷殘等級,一次性發放白銀五十至三百兩,安排至新設之驛站、礦場、匠作營等擔任閒職,終身供養。
生還士卒每人賞白銀六十兩相當於數年餉銀,傷殘者複領。賜禦酒一壇、肉十斤,全軍休沐三日,大饗士卒。
凡參與關門決戰及九州主要戰役者,按斬首、先登等軍功,在即將設立的日本行省境內,優先分配無主田地原武士、反抗者莊園充公,永為世業,免稅五年!
此條一出,帳外聞訊的士卒歡聲雷動,士氣爆棚!
聖旨最後部分,語氣陡然轉厲:
“……逆倭負隅,餘燼未熄。著靖海侯鄭芝龍,總督征倭諸軍事,兼領行省籌備使。蕩平殘寇,犁庭掃穴!廢藩置縣,永絕後患!限期一年,畢其功於一役,建不世之功,奠萬世之基!欽此!”
天使宣旨畢,帳內山呼萬歲,聲震屋瓦。
(本章完)
喜歡影視諸天從流金開始請大家收藏:()影視諸天從流金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