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沈煉:哢滋哢滋~噸噸噸~嗝~
某些事情可以比爛,比爛在很多情況下是無上利器,非常非常好用。
某些事情絕對不能擺爛,否則會導致越來越向下走,最終一落千丈。
以沈煉的朋友圈而言,在某些問題上比比爛,確實非常的有效,但如果真的這麼做,那實在是太過於可笑。
五十步和一百步,有區彆麼?
就算暫時想不明白,以後終歸是能想明白的,早晚會變成個大炸彈。
沈煉推開門的時候,迎麵而來的就是兩個炸彈,風四娘和澹台鏡明目光灼灼的看向沈煉,等著沈煉先開口。
左詩不是去送茶水的。
左詩也不是去泄露秘密的。
左詩是傳信請沈煉商議事務的。
“二位夫人,為夫有禮。”
“哼!”
風四娘:(vv)
澹台鏡明:o(`)o
“事情是這麼回事兒,陛下聽說了無敵門的事情,給我和師姐賜婚,但是我不會虧待鏡明,我和太子有交情,我會讓太子做咱們兩個的媒人……”
沈煉表現得非常乾脆。
澹台鏡明嬌嗔道:“你的關係網還真是複雜啊,連太子都有交情。”
風四娘冷笑道:“我說你為何與太子走的那麼近,親自擔任護衛,原來是為了這個,你可真是高瞻遠矚。”
“二位夫人覺得如何?”
“事到如今,還能怎麼辦?我們可以答應伱,但是必須約法三章。”
“洗耳恭聽。”
“首先,以後出門執行公務,我們兩個至少帶一個,不能隻帶左詩。”
“我答應。”
“其次,不可隨意拈花惹草。”
“我答應。”
“最後,我的婚禮在金陵,鏡明妹妹的婚禮在你封爵後的封地,家裡的事我們負責,包括你的衣食住行。”
“我答應。”
沈煉答應的斬釘截鐵。
風四娘歎道:“便宜你了。”
澹台鏡明羞紅了臉:“他的身體壯碩好似蠻牛,我有些受不住的!”
沈煉笑道:“前番在昭通,被燕狂徒打成重傷,有兩門武技,很久沒有修行過了,今晚必然要研習幾番。”
“什麼武技?”
“隔音氣罩,五羅輕煙掌!”
沈煉伸手輕輕一揮,五羅頓時飛散到了半空,房間隻餘下嫋嫋青煙。
澹台鏡明許久未見沈煉,本打算小彆勝新婚,沒想到回來便是冷戰,早就憋的很難受,如今直接化身虎狼。
風四娘本想和沈煉雙修療傷,卻由於醫囑不得不分離,好不容易等沈煉傷勢好的差不多了,結果開始冷戰,如今關係回暖,不妨變得熱辣滾燙。
風四娘表現得很大氣。
因為她有皇帝的賜婚聖旨。
澹台鏡明表現得很凶猛。
因為她的婚禮在沈煉的封地。
話說我的封地在哪裡來著?
好像是唱白蛇傳的地方……
翌日清晨,沈煉黑著眼眶,揉著腰去送奏折,沈煉的官職不夠上朝,但可以走朱標的特殊通道,在文淵閣等朱元璋散朝歸來,還能蹭皇宮的早飯。
看著滿是疲憊的沈煉,朱標誤以為沈煉是連夜寫奏折,非常的感動。
“沈愛卿,你真是辛苦了!”
“多謝太子寬慰。”
沈煉心說可不是很辛苦,先連夜寫了份奏折,然後安撫二位夫人,為了表現出誠意,特意拿出了邪帝舍利。
這玩意兒有什麼用呢?
當然是儲存真元氣血。
沈煉可以把真元注入其中,讓武道境界暫時跌落,退出煉精化氣,如此便能正常孕育,澹台鏡明不著急,風四娘卻是急瘋了,埋怨沈煉有這種寶物,為何不早拿出來,真真是浪費時間
沈煉身體的疲憊,倒不是寫奏折累的疲憊,一萬七千字而已,憑以前給天機閣供稿的速度,絕無絲毫難度。
真正的疲憊是邪帝舍利。
邪帝舍利相當於充電電池,雖然可以充電,可以用電,但卻會有損耗。
不過曲洋挖到的這塊,和真正的邪帝舍利略有些不同,首先容量很小,不能無限度容納真元氣血,待到沈煉的體魄做出突破,便可能把舍利撐碎。
其次則是隻有沈煉能使用,在充電和用電過程中,雖然有損耗,但速度卻非常快,還能憑此淬煉真元氣血。
至於使用邪帝舍利的辦法,原本沈煉是不會的,好在有趙家大禮包。
趙家藏寶庫的秘籍中,剛好便有相關的記載,沈煉請教史豔文,認認真真鑽研數日,終於研究出使用方法。
這些事情,自然不能對朱標說。
就讓朱標去誤會吧。
最好能讓朱元璋也產生誤會。
我都這麼辛苦了,放幾天假唄?
我拖著重傷之軀加班,您就給我長點工資唄?封地給我擴大一點唄?
朱標擔心沈煉胡編亂造,如同茹太素那般東拉西扯、全是廢話,拿過沈煉的奏折,想替沈煉潤色,結果剛拿起來就放不下了,寫的比小說還好看。
看看這組織結構。
條分縷析,清楚明白,甚至還在最前邊寫了目錄,標注內容提要。
看看這行文習慣。
語言說不上是精煉,但卻描述的非常詳細,就算對農林一竅不通,隻要有點文學功底,至少能看懂一部分。
看看這剛正字體。
不能說是顏筋柳骨,也算不得什麼書法大家,但卻蘊含自身氣度,頗有些浩然正氣,讓人看了便心生感慨。
——如果再來幾本就好了!
——沈煉今晚應該還能寫吧?
過不多時,朱元璋散朝歸來,陳公公掐著點安排早餐,老朱的早餐非常非常的簡單,包子豆漿燒餅茶葉蛋。
陳公公非常體貼,考慮到沈煉的飲食習慣和巨大食量,特意安排肉食。
大餅卷驢肉!
火燒夾肉!
燒餅夾香腸雞蛋!
朱元璋忽然問道:“沈煉,聽說你知道很多有趣的傳聞,不如說個有關於朝臣的傳聞,最好與吃的相關。”
沈煉指著燒餅說道:“臣曾聽過一個有關劉大人的傳聞,這個傳聞和陛下有些關係,民間稱之為燒餅歌。”
朱元璋來了興趣:“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