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婿,這個有沒有後傳?”
馮少卿不愧是舉人出身,改口速度奇快無比,語氣流暢自然,好似沈煉和馮素貞已經成親多年、琴瑟和鳴。
沈煉就更不用說了。
改口速度比馮少卿更快。
翁婿二人心照不宣的改口,把馮素貞看的一愣一愣的,心說沈煉給馮少卿灌了多少迷魂湯,把人灌迷糊了?
馮素貞不知其中因果,沈煉對此卻知之甚詳,官場聲望有兩種,一種是實際的聲望,一種是吹出來的聲望。
換個說法就是——名聲!
不要覺得古代人不懂,實際上古人玩的比現代人利害多了,二十四孝至少有一半,是為了舉孝廉吹出來的。
古往今來這種熱搜多不勝數:
得蒼龍七宿可得天下;
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
得楊公寶庫可得天下;
得和氏璧可得天下;
得慈航靜齋支持可得天下;
這些“熱搜”或許不那麼準,至少能維持住格調,比如蒼龍七宿,傳承足足一千多年,至今仍舊有人相信。
李善長、劉伯溫出山之前,難道沒炒作名聲?劉伯溫那些軼事,肯定不是沈煉編造的,也不是虛若無編的。
馮少卿要的就是名聲。
從治理能力而言,馮少卿的能力絕對不算差,但大明的能吏那麼多,馮少卿的政績好,難道彆人的政績差?
皇帝憑什麼看重馮少卿?
怎麼讓皇帝關注杭州府衙?
出奇製勝,炒作名聲,提升格調。
白蛇傳從出現開始,便是風靡各個州府的戲曲,如果有了“前傳”,而且是完整的係列,顯然能炒作名聲。
順便還能蹭熱度。
比如沈煉編造的故事,是用柳宗元的名篇《捕蛇者說》作為背景,馮少卿用點手段,就能“效仿柳宗元”。
後麵的故事如果提到韓愈,他就召集文人士子寫文章紀念韓文公。
隻要做的足夠熱鬨,早晚能傳入朱元璋的耳朵,馮少卿並非無能之輩,治理地方頗有成效,符合升遷條件。
這個過程差不多需要兩年。
那個時候,馮少卿剛好做足三年杭州知府,可以升任六部侍郎,按照馮少卿的能力,十之七八是戶部侍郎。
就算某些事做的不夠好,隻要是錢財方麵的問題,沈煉至少能兜底。
或許不能升遷,但肯定不會被貶。
馮少卿這些彎彎繞,馮素貞見識少想不明白,沈煉卻看得清清楚楚。
見識過很多次了!
“嶽丈,古語雲,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小婿最近無甚靈感,後傳暫時寫不出來,您等待兩三個月,先讓戲園排練這個,給小婿創作時間。”
“賢婿,我覺得有些不對,你不是魯莽武夫麼?你怎麼什麼都會?”
馮少卿麵露懷疑之色。
他甚至能夠猜到,沈煉和馮素貞設下連環局,假意顯露出破綻,然後趁機突出奇招,讓他徹底無話可說。
如果這麼算,沈煉寫的東西……
多半是他提前找的筆杆子吧!
以沈家的財富,什麼人找不到?
他堂弟可是狀元郎啊!
找個會寫小說的秀才還不簡單?
馮少卿這是小覷了沈煉,沈煉的才學並不差,畢竟沈煉腦袋裡麵,是正常的人類大腦,不是移動硬盤。
沈煉隻記得故事梗概,給天機閣供稿的時候,肯定要結合這個時代的行文習慣、語言習慣,做出諸多修改。
大部分人看過《三國演義》,至少知道故事梗概,但誰能默寫下來?
就算是最有名的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長阪坡七進七出,也隻是知道故事的內容,落筆很難寫出來。
尤其是那些配套詩詞,看書的時候一掠而過,誰能記得這些東西?
隻不過沈煉慣會隱藏,把才學隱藏在長槍大戟重拳重腿之下,馮素貞知道沈煉會寫小說,卻不知具體情形。
完全知道這些的。
一個是親眼見過的郭不敬。
一個是深不可測的朱元璋。
馮少卿不在乎是沈煉寫的,還是沈煉找人代筆,隻要按時交稿就行。
當然,從父親的角度而言,馮少卿希望是沈煉自己寫,他希望女兒嫁給文武雙全的英傑,而不是魯莽匹夫。
“嶽丈,名氣是好也是壞,如果您名聲大了,卻沒有匹配的能力,到時候陛下龍顏大怒,必然丟官罷職。”
“賢婿有何指教?”
“小婿要親自調查杭州商鋪。”
“說人話。”
“小婿想帶素貞出門逛街。”
“滾!你給我滾出去!”
……
“你怎麼總是刺激我爹?”
“你不懂,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中意,丈人看女婿,越看越生氣,辛辛苦苦養的小白菜,被野豬給拱了,被蠻牛給吃了,嶽丈肯定心中有火。”
沈煉侃侃而談,論證與馮少卿唇槍舌戰的正當性:“我故意刺激嶽丈,讓嶽丈把火發出來,免得氣壞了。”
馮素貞白了沈煉一眼:“我可真是謝謝你了啊,你對我爹真好!”
“你爹就是我爹,不必客氣!”
“我沒誇你!”
“我當成誇獎就可以了。”沈煉指了指遠處的胖子,“這是唐竹權教我的處事方法,能夠減少很多鬱悶。”
順著沈煉手指方向看去,唐竹權正在和一個妙齡少女糾纏。
女人不但年輕,而且美極了,高鼻梁、櫻桃嘴,一雙眼睛又大又亮。
她打扮得更特彆,穿的是一件繡著金花墨鳳的大紅箭衣,穿著官靴,頭上戴著頂紫金冠,腰上束著紫金帶,像是個剛從林場打獵歸來的王孫公子。
唐竹權不知怎麼得罪了她,被少女殺得左支右絀,倒不是打不過,而是不敢還手,隻能不倒翁般左躲右閃。
沈煉暗暗點頭。
最近這段時間,唐竹權顯然不是喝酒耍樂,而是刻苦練武,武功比之先前提升五六成,身法也靈活了許多。
若非如此,就他這肥碩的身材,如何能閃過峨眉派的柳絮劍法?
柳絮劍法是峨眉秘傳劍法之一,招式如綿綿細雨,劍勢似長江大河,經過峨眉曆代高人修改,劍法圓融無缺。
任何劍法在創出來的時候,肯定是有破綻的,就算是獨孤求敗,草創的劍法也有破綻,修改後才會變得圓融。
逆推這個道理,如果一門劍法能經過曆代高人修改,說明劍法本身也有不俗之處,創出劍法的必是武道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