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時空,來自旺代與布列塔尼的反叛問題,從1793年的大恐怖早期,一直持續到1815年波旁王朝的二次複辟。
在長達22年的過程中,無論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還是拿破侖的第一帝國,前前後後耗費了十多億法郎,來來回回動員了上百萬的軍隊,都未能徹底解決西部地區的叛亂問題。
如果將時間線拉得更長一點,在第二共和國與第二帝國期間,來自法國西部的武裝反抗,依然是巴黎中央政權非常頭疼的一件事。
哪怕進入21世紀,布列塔尼地區依然存在分裂主義思想,反倒是在18世紀才正式加入法蘭西大家庭的阿爾薩斯、洛林與科西嘉等地,連續數次公民投票都拒絕獨立。
基於此,安德魯就決定釜底抽薪,效仿東方“遷界禁海”的做法,遷徙旺代與布列塔尼地區海岸30與50公裡範圍內的所有居民,將上述區域變成一個無人區。
至於對當地農業經濟的毀滅性打擊,比起未來中央政府平叛的總費用要低得多,也就無所謂了。此外,安德魯還將籌辦至少5億裡弗爾法郎),為數十萬遷徙居民提供足夠的物質與金錢補償。
今年4月,奧什秘密回巴黎述職,在與安德魯深入溝通後,他向執政官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奧什認為未來消滅了貴族流亡軍之後,西部地區就沒必要繼續大動乾戈,而他本人就可以徹底平息西部叛亂,但必須得到兩個保障,充分的時間與足夠的權力。
於是,安德魯說服了救國委員會的其他同僚,決定在合並西方軍團、布雷斯特海岸軍團和瑟堡海岸軍團的同時,再給予總指揮奧什3年時間,以及在上述地區擁有軍事獨裁專權,鎮壓或是撫平叛亂。
“還有問題嗎?”安德魯最後又問了一句。
奧什點了點頭,說:“有的,你剛才說將確保全殲貴族流亡軍,隻是我們的海峽艦隊都被困在布雷斯特軍港和瑟堡軍港,根本就動彈不得。”
安德魯笑了笑,說:“你希望得到法國海軍的支援,這沒錯,而且我也為你安排了一支海上遊騎兵,由11艘軍艦組成的快速打擊艦隊。”
“是土倫的地中海艦隊?還是重建的大西洋艦隊?”
對此,奧什感覺很詫異。因為據他所知,土倫艦隊剛剛遭遇一場慘敗,損失了三分之一的主力艦船,在舔舐完傷口之前,不可能再度出港。
至於法屬大西洋艦隊,早就在英國海軍持續打擊下,主力艦隊變得四分五裂,殘餘艦船不是躲在新奧爾良港,就是隱蔽在加勒比地區的島嶼間。
安德魯也不再賣關子,直接說道:“都不是,那是約瑟夫德裡舍裡準將和羅貝爾敘爾庫夫準將的私掠艦隊組成的聯合艦隊。嗯,不出意外的話,等你回到雷恩之後,就會見到聯合艦隊派出的聯絡官。順便說一句,蘇爾特的憲兵第二師團昨日已從沙特爾出發,預計會在明日傍晚前抵達雷恩。”
在巴塞羅那期間,安德魯就接見了兩位法國海軍英雄,他還代表救國委員會,晉升了裡舍裡和敘爾庫夫二人為準將軍銜。
當時,安德魯給兩位私掠艦隊的指揮官下達了一個絕密任務,就是在1795年的6月下旬之前,組建一個聯合艦隊,於布列塔尼半島沿海,伏擊英國人的支援艦船。
依照安德魯的計劃,聯合艦隊襲擊點將放在基伯龍半島附近海域,至於戰機的捕捉,不是攔截貴族流亡軍最初的登陸,而是等到奧什和他的布列塔尼軍團成功攻入基伯龍半島之後,再從海麵突襲即將退回本土的英國艦船。
為此,安德魯會命令駐防瑟堡與布雷斯特兩地的法國海軍做“配合演出”,讓海峽艦隊嘗試突破英國艦隊設置的封鎖線。當然,隻是淺嘗即止,適當的吸引英國本土艦隊的注意力就行了。
另一時空中,基伯龍半島之戰,奧什和他的布列塔尼軍團儘管大獲全勝,可依然讓1800名流亡軍突破了法軍包圍圈,成功登上了英國艦船,為日後平叛埋下了諸多隱患。
所以,安德魯指望這一次海陸合擊,能夠徹底摧毀海內外的反叛勢力。為此,他曾對兩位海軍指揮官直言不諱的強調說,
“但凡從基伯龍半島登上英軍艦船的人,無論何種身份,都是共和國的生死大敵,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降。”
換言之,就是讓叛軍跟隨英國人的艦船一同沉入基伯龍灣。
同樣的,安德魯也將這一句話對奧什重述了一遍。
“……你聽的沒錯,留下老弱婦孺來證明你的良心外,至於其他的叛軍,尤其是叛匪首領,應該儘可能在戰場上,或是打掃戰場之際,就一舉解決掉。儘管國民公會和兩委員會,都不會公開向你傳達這類的清洗指令,可一旦出了問題,我會幫你兜底。”
儘管安德魯暗地裡會搞搞“食言而肥”的典故,然而死人是沒法向活人告狀的,而且他說出這番話,是非常有底氣的。
當國民公會幾乎要一致表決,要求處死杜羅和羅西諾兩位將軍的時候,是安德魯帶著警察局長德馬雷,逐一遊說或是威逼利誘各個派彆的領袖,最終迫使該動議案沒能在大會獲得通過。
最終,對杜羅和羅西諾他們最終處罰,也隻是高舉輕放,以準將身份前往海外殖民地,繼續為共和國效力。
也是這麼一件事,讓年輕執政官在將校軍官心目中的光輝形象變得越發高大。以事推己,安德魯既然能保下名聲狼藉,猶如過街老鼠的杜羅和羅西諾,自然會保護其他將領,也包括自己。
當然,前提是要聽話。嗯,必須聽從安德魯執政官的命令。至於那些不聽話的保王黨將軍,就麻煩大了。
在安德魯結束了與奧什私下談話過後,他讓西方軍團和布列塔尼軍團的司令官和特派員,外加情報部長布魯斯,組建了一個簡易軍事法庭的三人陪審團。至於安德魯自己,充當軍事大法官。
僅僅五分鐘,兩個“三人陪審團”就確認了維約和達尼康二人犯下“叛國罪”。下一刻,等待安德魯大法官的量刑裁決時,他毫不猶豫的簽署了死刑令,並讓憲兵隊在公爵府花園,當眾對兩名叛國者執行槍決。
行刑的時候已是下午3時,南特城裡正下著滂沱大雨。
在行刑官號令12名憲兵端起已上膛的步槍時,安德魯徑直走出回廊,冒雨觀看整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