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不耐煩了:“你就直說要不要吧,不要給許渾!”
司馬詮哼了一聲,直接把棉被抱走。
回到自己的皇宮,躺下去,蓋上棉被……
嗯,那叫一個暖和,舒坦!
試驗獲得成功,李睿很開心,繼續忙活。鏟棉、彈棉、編網、壓棉……越乾越麻利了。
第二床棉被給了諸葛慧,第三床是羊繡的,第四床是北宮靜的,第五床和第六床送給賈攸和羊崇,第七床……
第七床是他自己的,兩米乘兩米二,大氣得很!
做完棉被後還剩下一些棉花,李睿大手一揮,繼續彈,彈完後壓實,取來布料做成幾件大衣。這大衣看上去挺臃腫的,不過穿上後是真暖和……
穿上棉衣,他有種要流淚的衝動……不容易啊,來到這個時代兩年了,經曆了兩個冷得幾乎要gg的冬天之後,他終於擁有了一套可以扛住北方那殺人不見血的寒風的棉衣,擺脫了取暖基本靠抖的困境了!
真的太不容易了!
諸葛慧也得到了一件,雖然不是很合身,但現在天氣冷了嘛,穿上後感覺挺舒服————至少比往身上疊十幾層衣物要舒服得多。
她驚歎:“沒想到這白疊子……”
李睿打斷:“棉花!”
諸葛慧從善如流:“好吧,沒想到這棉花竟有如此妙用!要是所有老百姓都能穿上這麼一件大衣,有一床棉被,冬天就再也不會凍死人了!”
李睿說:“所以啊,明年還得種更多的棉花!”
諸葛慧用力點頭。
值得一提的是,李睿年初借道四川派往涼州的使團在上個月的時候已經回來了,不過隻回來了一半的。到了涼州之後,這個使團停下來休整了一段時間,然後繼續西行,穿越河西走廊抵達西域,在疏勒找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棉花。
這種作物傳入西域已經有好些年頭了,當地人漸漸發現了它的一些用途,開始有計劃的種植,當他們抵達疏勒的時候,看到的是一片片的棉田。在疏勒,使團一分為二,團長帶著一半人手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繼續前進,準備翻越飛鳥絕跡的蔥領進入中亞,然後經波斯去往中東,尋找李睿讓他們一定要弄到手的東西,比如說亞麻、棉花以及各種書籍。這個使團隻攜帶了少量的絲綢,但是帶了很多紙張,他們相信這些製作精美的紙張在遙遠而神秘的西亞、北非一定能賣出個好價錢,換到他們所需要的作物種子和書籍的。
要知道,地中海那一圈還在用羊皮造紙來著,那成本能飛上天去。
另一半則留在當地,向當地人學習棉花的種植技巧以及用棉花紡布的技術。是的,早在東漢時期西域那邊就已經開始用棉花作原料發展紡織業了,甚至還將棉布作為貢品向東漢、魏晉帝王進貢。
這個時期的西域整體還算太平,有涼州在前麵頂著,西晉崩潰的驚濤駭浪尚未擴散到西域。而跟大家想象中的西域儘是白皮膚藍眼睛金頭發的胡人不一樣,西域有著眾多黃皮膚黑眼睛的麵孔,這是因為自漢武帝時期開始,中原王朝便有意識地向西域移民,這期間雖然有很多波折,漢人與胡人對西域的爭奪從未停止,控製權幾度易手,但勤勞且尚武的漢人終究是在西域紮下了根,繁衍生息了。事實上,南北朝和隋唐發兵征討的那些西域國家,諸如高昌、龜茲、焉耆、於闐等等,大多數都是漢移民後代建立起來的小國,也就是說,從漢武帝時期開始一直到北宋,漫長的上乾年時光裡,漢民族一直在西域繁衍生息著,堅守著這片雄渾而蒼涼的土地。
那麼,西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異國了呢?
答案是北宋。
公元960年,在中亞崛起的喀喇汗王朝奉伊斯蘭教為國教,數以萬計的聖戰者翻越蔥嶺,向西域發動猛烈的進攻。西域最強大的國家於闐義無反顧地挑起了抵禦外敵的重擔,動員一切力量向喀喇汗王朝大軍發動反擊。喀喇汗王朝背後是整個中亞乃至波斯,在聖戰的口號之下,無數狂熱的聖戰者跟蝗蟲似的一波接著一波翻過蔥嶺投入到這場戰爭中,而小小的於闐背後,眾多西域小國、雄據河西走廊的高昌回鶻、日漸衰微的歸義軍、正在磨礪爪牙的黨項人乃至契丹,都派了不少人參與到這場戰爭中來,這算得上是一場微型的世界大戰了。
唯一沒有參與這場戰爭的,隻有北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