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京師的繁華便利,讓每個人生活在這裡的人都不會想著離開,黃子澄自然也不能免俗。
他其實很早就知道朱允炆要去占城的消息了,但在這件事上,黃子澄一直沒有表態。
畢竟他不僅僅是為了自己,還有自己的兒子們。
於京師博個出身,怎麼看都要比去占城那等貧瘠之地要好得多。
隻是夏原吉的事情,讓他心裡頭多了幾分想法。
呂氏見黃子澄遲疑,就知道這事必然有所可能了,當下說道:“占城,先生應該是沒去過的。”
“不過有件事先生可以去了解一下,太孫殿下目前正在打造海上貿易,而於南洋一帶,第一站所經過的地方,便也就是占城。”
“這意味著江南等地的特產,都會先行運到占城。”
“允炆不管怎麼說,都是太孫殿下的親弟弟,在先前,也沒有做出什麼讓太孫殿下感到為難的地方,陛下對於允炆的態度,我想你心裡也是清楚的。”
“占城作為允炆的藩國,是太孫點頭同意的事情,這往後有所照顧,便也不會是特彆難的事情。”
“有著大明的帶動,占城的經濟肯定不會太差,哪怕是價格貴一點,大明這邊有的,自然占城也會有。”
“先生若是跟著去了,那便是跟夏原吉差不多,這占城文官這塊,自當是以先生為首。”
“若是先生確實在占城有所功績,我想允炆也不是個小家氣的人,便是允諾先生一個世襲的爵位,與我藩國一係世代富貴,想來也不是沒有可能。”
“在這一點上,先生於大明應該是幾乎得不到的。”
“黃先生,你說呢。”
呂氏的這一番話,是給黃子澄畫了一個很大的餅。
而目前的黃子澄,顯然是被這個餅給打動了。
呂氏沒說錯,若是黃子澄現在去了,那也是跟夏原吉一樣,為占城文官之首,權同宰相。
況且黃子澄跟朱允炆伴讀長久,他很清楚的知道,在很多事情上,朱允炆必然會聽從他的意思。
試圖上必然可以說是一帆風順。
最後呂氏許諾的世襲爵位,可以算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誰不想世代富貴呢。
文人幾乎沒有什麼可能得到世襲爵位,現在有這麼一個機會擺在眼前,哪裡有錯過的道理。
此刻的黃子澄,連呼吸都加重了幾分,微微平複下心情這才鄭重說道:“臣必當竭儘全力輔佐皇子殿下。”
聽到這話,呂氏笑著點頭。
終於是讓她尋到了機會,把黃子澄給說服了。
隻要黃子澄答應,那麼太孫殿下那裡,大概是不會阻攔的。
......
曹國公府。
李景隆也沒想到在這個時間點上,朱允炆會親自上門。
不過既然來了,李景隆當然是要好生招待,不管怎麼說,李景隆對於朱允炆也是有感情的。
對於這個自小就粘著自己的表弟,李景隆隻是覺得有幾分可惜。
本來都已經是要當儲君太孫,結果朱英的橫空出世,硬生生把這個位置給奪走了。
這都已經是冊封的太孫了,卻半點聲響也無,朝廷上都沒什麼動靜,就這麼沒了。
朱允炆也不好直接開口。
聊天左顧而言他,話都到了嘴邊,卻不知道怎麼來說。
李景隆何等聰慧,很快就從朱允炆吞吞吐吐的感覺中,察覺到其來意。
心中權衡思量一番後,便就率先說道:“高熾最近要去倭國了,這邊開春,我聽說允炆也定了占城,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發呢。”
朱允炆鬆了口氣,表哥先說就藩的事情,他再接話就沒那麼尷尬了,於是道:“我這邊開春後也差不多了,占城那邊大兄還沒有去令旨,應該就是最近的事情了。”
“等令旨抵達占城回轉後,我便當是出發了。”
朱英要在占城圈地劃藩,當然還是要跟占城使者溝通一下的。
目前以大明的強盛,哪怕是占城王室有些不願意,那也是沒辦法拒絕的事情,隻是要先把藩地範圍給確定出來。
具體的一些事情,已經通傳了占城使者,大約一個月左右,應該就是朱允炆就藩的時候了。
李景隆點點頭,直接提出道:“允炆此番去占城,往後咱們見麵的機會就少很多了。”
“占城那地方,其實也不錯,和大明相距不遠,還有海貿往來,聽說風景極佳,表弟去了後,可不要忘記了我,有什麼好東西,記得給我送一些過來。”
“隻是這占城畢竟人生地不熟,表弟這番前去,可是尋好了藩國官員,武將。”
“這在外邊不比京師,可是要多做準備才是。”
“若是有什麼表哥可以幫忙的,必然不會推辭。”
朱允炆頓了頓,便就順著說道:“武將這塊,大兄許諾了我,讓我可以帶上一些自京師軍事學院畢業的將領過去,還會安排不少精銳前往。”
“唯獨是在文官這塊,目前願意跟著去的不多,今日過來,我便是想著看能不能請表哥幫忙。”
這些李景隆早猜到了,當下說道:“表弟隻管是放心,恰好表哥這裡聯係了一些好友,原本是說去倭國的,現在表哥跟他們去說一說,想來會有不少願意跟著去占城。”
“如果能在內政之上幫助到表弟,那便就是他們的福氣了。”
朱允炆眼神中流露出幾分感動,他沒想到表哥竟然是這麼的幫助自己,幾乎都沒怎麼說,就已經開口答應幫忙了。
這讓朱允炆略微有些激動的說道:“有表哥幫助,允炆必然可以建設好占城藩國。”
李景隆笑著道:“占城是個好地方,若是往後我能有時間去,表弟可莫要把表哥給忘記了。”
朱允炆當即說道;“表哥能來占城,允炆自當是歡喜,怎麼可能怠慢表哥。”
李景隆點頭道;“好,便就等表弟這話了,給我幾天時間,必然給表弟篩選出一批人才來,跟著去占城輔佐表弟。”
這還真不是客氣話。
對比朱高熾和朱允炆,李景隆自然是跟朱允炆的關係更為要好。
所以說幫忙就是真幫忙。
反正現在的燕王朱棣已經可以說是長久的待在草原邊關那邊了,加上太孫殿下策劃的草原軍事基地,朱棣去燕城頂多就是養老。
手裡網羅的人才,因為朱高熾的關係,也確實是有一些怨言。
朱高熾本身名聲不怎麼高,而且年紀太小了,加上倭國那等海島之地,又有許多天災,很多人都可以想到沒有燕王的燕城,很難說會有擴張的意思。
如此算下來,還不如去投靠晉王或者是齊王。
以晉王和齊王的性格,想來是要不了幾年,必然就會在城池上擴張,施展抱負的機會自然就會更多。
對比倭國,占城便就要繁華許多了,而且作為大明海貿第一站,往來大明更為方便,隻需要不到十日功夫,就能從占城回到大明。
明白人當然都會知道如何去選擇。
且作為太孫的親弟弟,占城在安危上,肯定要比倭國安全得多。
“多謝表哥幫我,允炆定然銘記。”
朱允炆的話語中,透露出幾分感恩的味道。
本來李景隆一直就是他心中比較崇拜的人,現在還願意這麼的幫助自己,這就讓朱允炆更加對李景隆有好感了。
心裡頭更是打定主意,到了占城之後,一定要尋一些珍稀寶物給表哥送過來。
見朱允炆神情,李景隆便也知道,自己這一步沒走錯,也算是多了條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