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公司發展越來越大,涉及領域越來越多,很多專業知識,連博士都不一定搞不懂,更不要說他一個外行了。
這種情況下,隻能放手。
不然的話,外行指導內行,很容易出現問題。
而且,工作太多,即使把睡覺的時間都奉獻了,也不一定有用。
但現在有了人工智能的幫助,陳曉處理事情的效率,從1提到了1000。
不但迅速,而且準確。
絕對是如虎添翼。
事情多?太專業?都是小事。
紛繁複雜的財報數字,每天超過百筆的資金流水,和幾十上百家公司的賬目往來……在人工智能麵前無所遁形。
各種損公肥私的行為,被人工智能一眼看破。
最讓老板頭痛的員工績效考核,在人工智能那裡,仿佛1+1般簡單明了。
一個團隊中誰才是貢獻最大的那個,哪個項目純粹是拿著ppt糊弄人,誰隻會說一些光鮮亮麗的詞語實際上是個草包……這些通通都瞞不過人工智能的眼睛。
可以說,一個人工智能,頂上一百人的管理團隊。
絕對是每個老板做夢都想擁有的管理大師,
永不疲倦,絕對忠誠,不要報酬。
……
當然,為了讓這套管理係統人工智能)發揮作用,陳曉也做了不少工作,
首先是對公司內部360°無死角監控。
還有員工電話,內部交流,論壇吐槽,網上抱怨……
所有的一切痕跡,都被納入到人工智能的數據庫中。
畢竟,信息才是基礎,
沒有大量的信息情報,人工智能再高級,也無法做出判斷。
不過,想要做到這點不容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軒然大波。
員工畢竟是人,不是機器,隱私問題很重要。
陳曉的做法就是交易。
給大家兩個選擇,願意讓渡部分隱私權的,每月工資增加20,
不願意的,也不會受到特彆對待。
甚至為了隱瞞人工智能的存在,對於員工的績效考核、日常管理,從來不以隱私內容為依據。
比如說,從監控中看到某個員工喜歡占公家便宜,有偷雞摸狗的行為,但對於該員工的處理,卻不會以此為理由。
還有,某個員工群眾基礎很差,項目組的所有人都吐槽他隻會溜須拍馬,乾事拈輕怕重,但是,對於他的使用,不會出現任何私下的聊天記錄。
……
說到底,人工智能雖然以信息為基礎,但並不以信息為判斷的唯一標準。
它雖然搜集資料,卻不以個人為目標!
和現在社會的數據搜集差不多。
……
由於私人信息從未暴露過,很多員工慢慢放下戒心來,紛紛簽署了隱私權讓渡條款。
對於普通人來說,相比較模棱兩可,甚至不知道什麼隱私暴露的情況,唾手可得的工資上漲還是更有吸引力。
而這一切的發生都是悄無聲息的。
不要說外人,就是公司內部的人,也很難察覺到這種變化。
員工們隻會感慨,公司的報銷太難了,上司安排的工作不好糊弄了,老板總算長眼了,知道誰才是任勞任怨的老黃牛……
員工們隻會以為上級明察秋毫,做事果決,卻不知道,所有的背後,都是人工智能的作用。
為了不引起大的波動,乃至恐慌,人工智能都是以董事辦的名義發號施令。
畢竟,以目前的社會發展,很多人不能接受被機器管理很多人眼裡,機器代表著360°全方位監控)。
換層皮就容易接受多了。
……
“養生堂的名氣已經打響,市場占有率更是不斷增長,現在賣掉的話,有點可惜了。”葉綿隨口說道。
她聽陳曉的意思,有放棄這塊業務的打算。
陳曉搖頭:“賣掉隻是一個思路,現在看看,問題出現在哪裡。”
葉文君問道:“夏升集團是不是要砍掉很多業務?”
葉綿點頭:“有這個考慮,夏升集團算是大而不強的典型,很多業務連年虧損,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
葉文君:“改革的阻力大不大?”
葉綿:“我們雖然控製了董事會,但程家經營了幾十年,各種關係錯綜複雜,目前的方針是先易後難,直接把相關業務賣給當事人,等到枝葉清理的差不多了,再整頓主乾。”
當然,她最大的信心還是陳曉的支持,
尤其是強製推行的“智能管理係統”,幾乎讓改革處於不敗之地。
三人說著說著,走進會議室。
恰巧有一個主管模樣的人在發言,
三人隨便找了一個位置坐下,隻聽對方說道,
“……最近我們的業務擴展到了無人區,閉環被打破,倒逼我們提升維度,我們要從整體生態聚焦垂直領域的格局出發,對用戶畫像,精準識彆需求,並快速跟進響應……”
陳曉拿出手機,調出對方的資料,對著兩人介紹道,“這是從阿狸挖來的高管,穀永華,專門負責市場開拓的。”
“……現在,我們新同事占比高,既處於練兵場,又處於戰場,對業務把控能力較弱,存在假融合、文檔內刊化、矩陣混亂的問題,團隊之間,不能光顧賽馬,應該基於我們的優勢,抓取最大公約數,對照彼此的關鍵點,找到最短路徑和各自的痛點,從而打成默契……”
葉綿聽了一會,皺起眉頭,“這說的什麼亂七八糟的。”
陳曉笑了下:“這是大廠出來人員的通病,滿嘴跑火車,這個穀永華,我看了,能力還是不錯的,就是這個毛病,多少得改一改。”
葉綿撇撇嘴,“能力再強,這個改不了,也沒什麼前途。”
&nps兄弟打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