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集團內部,仿佛有無窮人才,
走一個補一個。
……
葉綿之前也提過,適當增加高管的薪酬,穩定人心。
一個人突然跳槽,很容易造成後續工作混亂。
新人能力再強,想要理順工作,起碼要一定的適應過程。
後來見陳曉提拔的候補球員,幾乎沒有任何遲滯開展工作。
也就不再勸解。
畢竟她也是既得利益者。
……
葉綿聽到陳曉這麼說,笑了下,“現在外麵的人都說你這是歪門邪道,把韓國s公司的藝人模式發揚光大。”
&n被譽為造星基地,不管你多麼紅的偶像,在公司就是螺絲釘。
雪藏、封殺、跳槽、離職……都不影響大局,因為後起之秀源源不斷,
什麼東方神起、superjunior、少女時代、shinee、fx)、exo、hot……
陳曉撇撇嘴,“韓國人是把壓榨進行到極致,才能保證後麵的“成品率”,我們公司從來不搞末位淘汰,怎麼能是一回事。”
……
他之所以敢挑戰現有規則體係,將資源向一線人員傾斜,就是靠著“智能管理係統”。
不但為每個員工建檔立卡,進行深入分析,確保合適人乾合適事。
更全力推動無紙化辦公,所有資料全部上網,保證後來者能夠輕而易舉跟上前麵節奏。
如此一來,不管你是什麼樣的高管,在整個商業帝國內,都是可替代的。
……
葉綿:“你不在普通員工裡搞末位淘汰,在高管層麵進行,而話語權是掌握在上麵而不是下麵。”
陳曉的一係列對策,多少有一些理想主義色彩。
不患寡而患不均。
陳曉不在乎,“相比較成本的降低、公司整體氛圍的改變……些許代價可以忍受。”
如果沒有“智能管理係統”,他自然不會標新立異,
財富不斷向少數人集中,高管薪酬暴漲,職業經理人不管業績隻拿高薪……這是不可避免的。
因為他們掌握權力。
妄圖和權力者談公平是可笑的。
現在有了人工智能這個超級監管者,公平才有可能實現。
就像現在陳氏集團旗下的公司招聘。
學曆不再成為一個門檻。
很多崗位,隻要求高中以上。
注重的是能力而不再是學曆,
自持有人工智能篩查,一百萬人的工作量和一百人的沒什麼區彆。
這也導致陳氏集團旗下公司的每次招聘,都是一次網絡狂歡。
因為最終錄取的人員名單中,超過一半來自雙非院校,證明陳氏的招聘,絕不是掛羊頭賣狗肉。
真的實現了“唯能力論”。
葉綿點點頭:“既然這樣的話,艾一民那邊就放過了。”
陳曉:“不用管他,走法律程序就好,昆侖科技願意幫他出違約金,咱們也大度一點。”
數字公司那邊七大實驗室,其中一般都是人工智能負責的。
如果不是怕暴露這個秘密,陳曉根本不管人員是否流動,高管是否離職……
“好的。”
陳曉:“高管離職,沒什麼奇怪的,相比較基層員工畢業,高管畢業才是向社會輸送人才。”
這一卷有點拉胯,接下家新開一卷,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