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行還不曉得。
貴義老漢仿佛沒聽見這些話,沒抬頭,卻無聲而笑。
李建昆始終麵帶微笑,是個聰明人,初次照麵還看不出本性,但至少不是偽君子,有這兩點倒是已經比預想的好太多,能節省他不少時間。
“陳鎮長以為……”
“嗨,嗨,不都說好了嗎,咱倆沒差多少,喊名字,喊名字。”
李建昆恭敬不如從命,繼續說道:“那麼政傑你以為,為什麼會有這股風?”
這不是什麼深奧問題,甚至可以說已經是擺在台麵上的事,但是陳政傑沒有馬上答話,思忖片刻後,才說道:
“主要在於‘不平衡’三個字。
“看起來隻是一個連實形都沒有的心態層麵的問題,但實際上比什麼都嚴肅,也更重要!”
李建昆詫異看他一眼,心說我跟你嘮表麵,你嘮個什麼內涵?
李建昆問這話沒有深層次的用意,隻是想引出下文罷了。
“咱不嘮這個,老百姓固然想這股風刮出一個天下大同,但這顯然不切實際,上麵人自己也明白,他們要的不是這個。”
李建昆笑了笑,又嚴肅起來道:“所以我們隻要搞清楚上麵想要什麼,按照樣子去改變,不能要的拋掉,那麼這道題並非無解。”
陳政傑驀然想到一個問題,真論起來的話,這股風最應該吹的不是旁人啊。
關於他的輿論也挺泛濫。
但是伱看他坐在這裡,曬著太陽喝著茶,像個有事人嗎?
儘管陳政傑早料到,即使十二級大風也吹不倒這個人,甭管瘦多少,對於他們這種小蝦米來說一樣是條大腿。但是陳政傑萬萬沒有想到,他似乎一點實質性的影響不受。
所以,已經找到解決辦法?
念頭至此,陳政傑眼神明亮,虛心請教道:“願聞其詳。”
李建昆看出他心裡在想什麼,隻是沒有點破,現在的情況和他當時已經有所不同,他那是未雨綢繆,因而政治正確、積極主動。
現在則是在風雨中思索避雨的辦法。
沒那麼簡單。
“我舉兩個例子。”
李建昆豎起手指道:“第一個,華西村和大邱莊,這兩個地方也是村鎮型環境,聞名全國,轄區內廠子不少吧?但是據我所知,這兩個地方風平浪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