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隻有蘇杭受傷的世界
1995年全國高考的第二天,7月8日,星期六,蘇杭依舊五點鐘起床。
早起看到之前在台曆上的圈畫,想起曾經這一天發生在洪家的事情,蘇杭有些心神不寧。不過,還是耐著性子聽讀了一個多小時的高二上半學期英語課本,主要是練習口語。
和張溢說好了周末休息,蘇杭卻沒有休息的計劃。
早飯後,再次上樓,開始在本子上提列最新一篇小說的構思。
7月4日開始的暑假,過去四天,蘇杭完成了數學和物理的暑假作業,初步預習了一本高二的《代數》,精讀了《百年孤獨》.
同時,在周二當天寄出《林清和許白》之後,蘇杭又飛快完成了另外兩個短篇,分彆是6000餘字的《數不清的流年》和8000多字的《少年劉維之煩惱》。
《數不清的流年》,還是來自樸樹的《清白之年》,這次是講述兩個女孩的青春故事,核心是‘遺憾’,取另一首歌《後來》中那句‘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說來還有個細節。
故事結尾,蘇杭差點又以‘淚流滿麵’結局。
還想著,是不是就這樣,做一個‘淚流滿麵’係列,就像曾經矽文圈裡某個驚天泣地的‘血淚滴落’係列那樣。
最終還是放棄。
真這麼做,反而會把自己框住。
之前規劃的上限,是打算一切順利的話出一本短篇合集做‘青春文學’第一人,因此,某個梗用一次兩次還好,如果一堆小說到最後全是‘淚流滿麵’,那就俗了。
為了避免落入窠臼,第三篇《少年劉維之煩惱》,蘇杭特意風格大變。
開篇就是‘劉維的高中成績並不理想’。
好吧。
justajoke。
真正的開篇是:
很多年後,劉維麵對再次凶猛撲向自己的一隻大白鵝,準會想起他曆經千辛萬苦終於打回了一瓶醬油的那個遙遠的上午。
顯然,小說名字來自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
開篇則取《百年孤獨》的經典開場,同時也能想像《少年劉維之煩惱》的風格。
總結起來六個字:
不正經。
各種梗。
河元小城的高中生劉維,本是一個樂觀開朗的少年,但因為好事,又嘴碎,稀裡糊塗地給自己惹來了一係列讓人啼笑皆非的煩惱。
蘇杭在行文間通過很多類似王小波的黑色幽默,描寫了一個少年堪稱雞飛狗跳的青春往事。
青春!
這一點沒忘。
同時,這一篇的核心,不再是孤獨與迷茫,也沒有錯過後的遺憾,而是對生活的熱愛。
少年人也不全都愛上層樓。
少年人也有熱愛生活的啊。
因為太有感覺,不知不覺,《少年劉維之煩惱》就寫了8000多字。
同時,四天三篇,總計也超過了兩萬字。
蘇杭開始的計劃是每天寫3000字,如果隻說寫字的話,實際上,過去四天,草稿加謄抄,還有其間的反複修改,蘇杭的書寫字數已經不下5萬字,相當於每天1萬2000多字。
就算其中的‘寫’是指創作,每天也超過了5000字。
再加上其他要做的事情,使得蘇杭的作息時間再次回到了期末考試之前,夜裡十一二點才睡,早上五點鐘起床,每天忙碌十五六個小時。
偶爾想著似乎不用這麼拚。
考慮結果,先拚了這個暑假再說。
畢竟,銳化的記憶效果要增強,這個等不了。
等等就忘了。
家裡條件不好,能有幫忙緩解的機會,加上儘可能‘出名要趁早’的考量,這也不能等。
特彆是‘出名要趁早’的計劃,蘇杭私下考慮,這個暑假,至少要發表10篇文章,結合現有的幾個標簽,才能引起一定的關注。
為了增加過稿幾率,蘇杭也算針對性地挑選著不那麼出名的報刊雜誌進行投稿,還有用最漂亮的字體親自書寫稿件等小心思,但即使如此,接下來具體如何,他也沒有多少信心。
隻是做出計劃。
每周4篇,暑假一共8周,預計能寫32個短篇。
三十二個短篇,隻要有三分之一被看中,目標就算達成。
當然,如果多一些,也更好。
然而,如果達不到,蘇杭覺得,稍稍降低一些標準,底線8篇,勉強也可以試試,再少的話,就沒必要折騰了。
到時候,也不遺憾。
tried!
偶爾走神間,蘇杭也很快勾勒出了最新一篇小說的大概。
計劃風格再變。
這次是一篇高中群像,計劃主要寫六個角色,因此篇幅也更長,大概1萬字左右。
另外,行文風格依舊輕鬆幽默,但又不是《少年劉維之煩惱》的黑色幽默。
故事的核心是‘選擇’。
高中的第一次選擇,文理分班。
這其實也是影響很多人一生的一次選擇,作為‘過來人’,即使曾經沒能更進一步去上大學,畢竟再世為人,見多了,感受也比真正的十六七歲少年要更加深刻。
因此,這一篇,蘇杭甚至還有一點額外的野心,希望能給諸多‘同齡人’一些參考,而不再像大部分人那樣彆人如何我就如何地隨波逐流。
至於靈感,則是某個妮子上次和自己說,高二不打算學文了,要改理科。
還強行給自己灌了碗傻子雞湯。
蘇杭,run!
蘇杭當時其實很感動,也計劃在這篇小說裡稍稍引用一下。
藝術來源於生活嘛。
重新翻了一遍剛剛頭腦風暴的兩三頁靈感和提綱,蘇杭最後在首頁填了一個反複斟酌後的名字:《花季如此這般》。
花季,這個詞在後來已經太俗。
這年代還是很新鮮的。
就像《林清和許白》中對‘許白’其實是幻想人物的構思,在後來那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類似設定,大部分人已經不會覺得新奇,但放在1995年的現在,蘇杭相信,絕對可以驚到許多人。
確定思路,蘇杭並沒有立刻落筆。
收好眼前的小32開作業本,蘇杭換了另外一個同樣的本子,抽出書桌上一本《安徒生童話》,開始今天的閱讀任務。
說起來,蘇杭辦了借書證,這些天卻一本書都沒借,目前都在仔細重讀自己本就擁有的一些書籍,核心還是在銳化的記憶基礎上,加深印象,儘量留住重生後那一份無形的‘財富’。
第三篇小說《少年劉維之煩惱》能用上《百年孤獨》的經典開場梗,也是最近讀書的結果。
身體裡裝了一個中年靈魂,當下閱讀《安徒生童話》,蘇杭卻並不覺幼稚,或者無聊,反而每個故事,都如同在欣賞一副鮮豔明亮的水彩畫,讓人身心都跟著愉悅。
沉浸在故事裡,偶爾摘抄記錄,不知過了多久,聽到外麵有人說話。
蘇杭本來不打算理會,聽出是洪伯的聲音,思緒頓時中斷,站起身,來到門外向下看去。
正在和母親說話的洪伯見蘇杭出現,笑著抬了抬手中的老式竹編魚簍:“蘇杭,今天收獲不錯,給你家兩條,讓你媽中午給你打個湯。”
蘇杭也笑著回應:“謝謝伯父。”
“看孩子都同意了,就收下吧,”洪伯又轉向母親,等何芬終於用臉盆接下兩條巴掌大的鯽魚,才又問:“全民是去機械廠幫忙了吧,聽說最近有個大單子?”
何芬捧著臉盆,點頭笑道:“是啊,臨時的一些活兒。”
“你家也不用急了,化肥廠消息越來越多,複工不會太遠,”洪伯說著,還朝樓上示意:“何況還有這小子,全校第一啊,多出息,都說他這成績,將來出國都沒問題。”
何芬聽洪伯這麼說,笑容更多,卻謙虛道:“也就這一次考好點,離高考還兩年呢,說不準。”
“哪說不準了,這兩天不正高考嘛,兩年也就一眨眼。”
這麼又說幾句,洪伯告辭,向東邊自家走去。
蘇杭一直站在樓上看著,想要插話,卻不知如何開口。
“看你洪伯多好的人,釣了魚總能想到街坊,”何芬目送鄰居離開,回身,見兒子站在樓上發怔,想起蘇杭過去幾天早出晚睡,又心疼起來:“小杭,下去跑跑,彆老是待樓上了,學習哪有個頭的?”
蘇杭回過神,應了聲,就要回屋。
何芬見兒子如此,也不勉強,卻又喊住:“你爸也不在家,這鯽魚……家裡還有塊豆腐呢,鯽魚燉豆腐,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