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其他依舊沉浸在誅滅呂氏的輝煌功績當中的驕傲自滿的同僚。陳平已經從劉恒的種種行為當中有所察覺,劉恒並非傳言當中的軟柿子,極易掌控。】
divcass=”ntentadv”【因此在劉恒封賞功臣的時候,陳平就果斷將右丞相之位讓給了周勃,自己退後一步。】
【對於陳平如此識相行為,劉恒自然是極為滿意。如此懂得體察上意,不居功自傲的臣子,怎能不讓皇帝喜歡,況且他有著想要站在自己這一邊的想法,自己當然是欣然接受。】
【那麼,接下來首當其衝的自然是最高位的右丞相周勃了。】
——
漢朝初年。
劉邦笑了笑,這陳平當真有意思,居然是以善於謀劃計策而留名史冊,倒也是貼切。
見微知著,及時站隊,也為自己的性命做了保障。
當年陳平投靠自己的時候,也有人說他品行不正,難當大任。
然而陳平極為冷靜和客觀的敘述了自己投靠漢王的原因,從道義,道德,法度不同角度一一分析,最後自己被他說服,獲得了自己的信任,著實有一番口才。
——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劉恒再度微微頷首,他當然記得陳平這位曲逆侯。
如此的體察上意,了解他的種種心思,自己的想法陳平都能猜的一清二楚,而且把握的度讓她極度舒適。
他們之間總能達到極為巧妙的平衡,很多事情都心照不宣,處理諸多事務時配合的也極為巧妙,雖然最後走的早了些,但自己最後也給了他“獻”的諡號,也算是褒獎他一生的功績。
他轉頭一下自己的這位隨意立的太子:“你懂嗎?”
劉啟恭敬的回應道:“兒臣都明白,很多事情情非得已,眼下結果已然明了,都是好的。”
【劉恒又是怎麼開始實行自己的手段的呢?一次與周勃、陳平在散步時,他問周勃:“如今天下每年判決多少案件?”周伯支支吾吾不能回答。】
【於是劉恒又問周勃:“如今天下一年的的錢糧收支大概有多少?周勃依舊含糊不清,於是他又問陳平同樣的問題,陳平回答的很有水平。】
【“兩件事都有主事者,而陛下可問相關負責人員。於是劉恒又問了:“那這些事情是其他人在負責,那麼丞相負責什麼啊?】
【陳平再次回答道: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大夫們各司其職。”】
【這件事情給了周勃不小的壓力,他隻是對政治不是很敏感,但不是蠢人,當然明白劉恒這是在點自己。】
【於是,幾日後周勃稱病,請求在家休養,主動辭去右丞相之位。】
——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對於周勃的事情了解的極其深刻,此人確實多勇少謀,不擅長謀劃,並不是智計頻出的選手,但好在腦子還算清楚,知道自己是什麼材料。
及時的急流勇退,保全了自己,隻可惜他的兒子周亞夫可就真的自大了,看不清形勢搞不明白狀況,最後自取滅亡。
——
秦朝。
雖然與那周勃同為武將,但王翦看著周勃的舉動,卻不斷搖頭。
此人先是需要彆人提醒才能夠意識到自己不適合擔任右丞相,隨後退位讓賢也不徹底,沒有找到一個頂替自己的人。
或許不愚蠢,但也不夠聰慧。
日後,倘若陳平去世,他又該何去何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