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恍惚間想起了什麼,當年祖父對同姓諸侯王總體上卻是較為寬鬆。
而諸多劉氏王侯也在自己的藩地較為規規矩矩。
divcass=”ntentadv”可隨著老一輩人的逝去,新一代人在沒有文帝的環境當中成長起來,漸漸變得無法無天,在自己的封地裡隻手遮天,為所欲為,積累了不小的勢力。
若非如此,他的父皇又何必如此急迫的想要削藩?
甚至遭受到了周亞夫等大臣的脅迫!
劉徹對那些諸侯王乃至功臣集團的惡感便是來源於此。
無論你是諸侯還是大臣,天子任用你,那是看重伱,信任你。
可你卻自視其高,不僅不感恩戴德,反而意圖威脅天子,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欲。
這上下尊卑之分,豈不是徹底模糊了!
連自己的身份都記不清,遭到處置,自然也是理所應當。
——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劉啟關注的是神跡的最後一句話,劉武未來居然在自己在位期間發揮了關鍵作用?
要知道,劉武僅僅隻是一個封王罷了,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居然能給皇帝發揮關鍵作用?
要知道,大漢的封王與列侯不同,他們在自己的封地掌握行政、稅收、糧草調動等等權力。
這也是劉興居和劉長會起了反叛之心的基礎。
可這些條件用來幫助反叛倒還勉強湊合,可說是用於給皇帝提供巨大幫助,未免有些不夠分量了。
不過再想想上文賈誼的觀點,讓梁王的封地成為長安天子的屏障,劉武就是梁王。
也就是說,所謂的幫助就是幫助長安抵擋了一定的攻勢?
那麼敵人來自何方?劉武又是在未來極具軍事才能嗎?
劉恒也在一邊思索著,一邊將調整藩王的政策再度提高了一個等級。
能夠讓未來的劉啟動用劉武來抵抗,再加上梁國的地理位置。
對方必然也是藩王,而且是聯合起來的。
再加上之前神跡表明劉啟對削藩的極度迫切,未來的藩王必然已成大患!
【除去中央和地方諸侯的關係外,賈誼對於漢朝的另一大觀點,匈奴的問題上,同樣提出了極為激進的看法。】
【從這一點上來講,這更是凸顯了賈誼為人剛烈的性情。】
【他進言:“陛下何忍以帝皇之號為戎人諸侯,勢既卑辱,而禍不息,長此安窮!”】
【讓天子的名號被匈奴侮辱,換來的地位是卑微不堪的。】
【對匈奴的做法卻並不能讓禍患平息,長此以往也根本不可能有窮儘的一天。】
【當時,漢朝依舊延續著劉邦時期開始的和親政策,以此減少匈奴的南下進攻。】
【然而,賈誼則認為,這種方法並沒有多少用處,不僅不會為大漢帶來實際的和平,切實的利益,反而有可能將大漢推向深淵。】
【賈誼建議,可以通過樹立天子信譽、接納匈奴人的外表、認同匈奴自身的各種技藝;同時,賜予匈奴人華服車乘、盛食珍味、音樂舞蹈、財富金玉、並厚待安撫匈奴人。】
【這樣的舉措可以收攏匈奴人的心,從政治方麵讓他們向漢朝靠攏。】
【最後,使得匈奴、單於的諸多人才歸於漢朝,對漢朝有極為深厚的情感,最後無力組織進攻。】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