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還有這種小妙招,他也是學到了。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劉恒從中感覺到了不妙的氣息,他並不在意劉啟會對諸侯王動手,他擔憂的是劉啟動手的時間。
一旦時間選錯,即便最後結果依舊是好的,可難免會有太大的損失,大漢實在是經不起損失了。
劉琦沉默,不得不說,劉恒此時的擔憂是很正確的,自己雖然會聽從晁錯的建議,對諸侯王動手,但時間不一定選擇正確。
【除去賈怡和姚錯外,張蒼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
【他的關鍵並不是其政治主張、思想精髓,而是在於算數,政律曆法,以及度量衡等方麵的完善的理論。】
【在算術方麵,他參與了《九章算術》的修訂,自其問世以來,中原的一切算術都在這一本書的基礎上不斷推演,諸多數學成就比歐洲領先千餘年。】
——
秦朝。
雖然底下的諸多群臣都高興不已,然而秦始皇從中嗅出了極為關鍵的一點。
如其所言算術領先那所謂歐洲千餘年,可之後的又是何等的情形?按照以往神跡的習慣來看,恐怕不會是什麼好結果。
【除了這些,劉恒在位期間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漢朝的外戚問題,始終是伴隨著漢朝的陰影。】
【當然,這裡的外戚指的並不止是呂家,還有後來的太後薄姬的薄家。】
【漢朝的所有外戚,其實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較為少數的自身有能力,在機緣巧合之下掌握了權力,參與了朝廷政事,掌控皇帝或者越過皇帝直接下達指令的。】
【另一類就是榮耀加身,加封了爵位的,但並沒有多少實權。】
【那麼,薄家是屬於哪一種呢?】
【要知道,在之前大臣們選用劉恒之時,其根本原因就是薄家無甚勢力,乖巧不惹事,因此,當薄家真正成為外戚後,自然而然的變成了第二類。】
——
漢朝初年。
劉邦一邊思考算學上的問題,一邊看著伴隨著整個漢朝的外戚問題。
對於外戚始終伴隨著整個漢朝的問題,他並不在意。
皇帝和皇後乃至皇後的娘家人之間自然是不可能割舍的,皇帝的諸多勢力來源也與外戚有著很大的關係,而且他們的利益都是互相綁定的,因此這有什麼好說的?
在劉氏遇到危險的時候,外戚就是指最後的一道屏障,但按照神跡所說,這薄家真的不如呂家。
不僅沒能出個呂雉那般的人才,而且還被神跡點名為了仗著受寵,炫耀權勢的人。
——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劉恒和旁邊的大兒子都對視了一眼,對於他們而言,呂家、薄家都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他們在意的是薄家日後成為了仗勢欺人的一個典型。
雖然沒有不動搖他們皇帝的根本權利,囂張一些也無妨,很多時候外戚的作用可不止這些,但同樣被神跡點名後的一段日子裡,薄家恐怕難有好日子了。
【薄家和劉恒的關係自然是不錯的。】
【一方麵是劉恒早年間不受劉邦重視,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感情深厚。】
【另一方麵,劉恒在登基時曾派出了舅舅薄昭去探路,從這也能看出他對薄家的信任程度。】
【然而,隨著後來薄昭收了周勃的大筆賄賂,幫周勃說話,將事情傳到薄姬耳中。】
divcass=”ntentadv”【雖然有著劉恒的默許,但薄昭的種種肆無忌憚的行為,也讓劉恒有些心生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