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朝初年。
劉邦懶洋洋的躺在龍椅上,這些外戚問題不過都是小事罷了。
這薄昭雖然忠誠於劉恒,卻是不夠聰明。
劉恒如此的相信自己的這個舅舅,自然是希望他能夠堅定的站對自己,幫自己抗衡功臣集團。
可他作為外戚此時卻收了周勃的賄賂,幫他說話?
這不是站隊功臣集團的立場了嗎?
即便當中有著劉恒授意的可能,但最後的結果到底是不合適。
再加上當時劉恒追求節儉,你薄昭身為皇帝的人,居然大肆收受賄賂,這讓他這個皇帝臉麵上又怎能掛得住?
【劉恒在入京那一刻起,就不斷調整自己,時刻謀劃,做了種種準備,留下諸多後手,最後的結果也證明了他是一個極為合格和優秀的皇帝。】
【可薄昭卻依舊是薄昭,他沒能跟上他這個外甥的腳步,即便後來被封為了軹候,依舊沒能摸清楚劉恒的本質。】
【他沉醉於天子的舅舅身份當中,一味的將劉恒當做自己的外甥,反而忽略了天子的身份才是劉恒最需要維持的。】
【十年,薄昭乾了一件大事,他殺了朝廷的使者。】
——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深有同感,作為大漢的天子,掌握了整個大漢的所有情況和方向,自然就不是如果民間那般,幫助親人。
成為了皇帝後,反倒是需要自己向皇帝這個位置靠攏,天子的一切言行舉止都要為政治需求而服務,為天下百姓做表率。
對於這一點,劉徹從登基那一天起就有了相當強的意識,並且感到無比自豪。
從他登基到如今,他始終貫徹著自己的主張,一直在為大漢的強盛而努力,要是天子有一天也如民間親族一般徇私舞弊,那才是一個王朝的不幸。
——
唐朝,貞觀年間。
李世民也搖了搖頭,這種事情,身為天子怎能徇私舞弊?
你薄昭將其私自殺害,雖然是親族關係,但依舊有著不將天子放在眼中嗎,意圖挑戰天子威嚴的嫌疑。
隻能說薄昭認不清形勢,不知道自己該乾什麼,身份和能力不匹配,勤奮又不足夠,哪怕劉恒對他很是偏袒,最後也隻得慘淡收場了。
【這件事情後果並沒有多少嚴重,但影響實在是太大了,這涉及到了顏麵問題,劉恒不可能如此輕飄飄地揭過去,但他選依舊選擇了給薄昭一個體麵。】
【他並沒有選擇直接下令抄了薄昭的家,反而是讓大臣們陪薄昭喝酒,暗示薄昭去自殺,然薄昭雖然看出來了,卻並不願意接受。】
【於是,劉恒乾了一件後世極其有名的事情,他派群臣穿著喪服前往他住的地方給他哭喪。】
【薄昭沒有辦法了,他知道自己這下真的非死不可了,於是選擇了自殺。】
——
漢朝初年。
劉邦這次真的笑了,劉恒這小子當真有他的風範。
居然還有這種小妙招,他也是學到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