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王府特意在城外的王府彆院裡為黛玉修建了一座精致的庵堂,安排了好幾位女尼和婆子在身邊伺候。一應衣食,王府比照著昔日的標準供應,還更加精心三分。另外,王府還另外撥了三處莊子,作為她的財產基業。
眾人聽到這個消息後,都蹉歎不已,但也有人羨慕。畢竟是王府貴女啊,哪怕是迫於無奈出家,也依舊是錦衣玉食,生活悠閒逍遙。這樣也好,省卻了人間多少煩惱啊!王府做事,果然大氣周全。
賈家知道這個消息時,黛玉已經被送到了郊外的彆院裡,彆院周圍就是安郡王府的大田莊。這個田莊的出產錢糧都要歸給黛玉,這是王府商議之後做出的約定,以後無論誰執掌王府都要遵守,另外兩處莊子也是如此處置。這就是安郡王和世子給黛玉的生活保障。
但這些田莊的田契上卻沒有更改主人,黛玉既然出家,就再沒有還俗的可能,王府眾人擔心這產業如果捏在她手中,隻怕會便宜了賈家!
黛玉自然不肯接受這種安排,但她父祖既然已經下定了決心,又在宗人府過了明路,還哪裡由得了她?身邊的丫鬟婆子們奉命給她收拾好了各種行李,色色物品都齊備,賈敏的嫁妝也對照著單子一一找出來,和原先給她準備的嫁妝一起給她帶去。這些東西裝了足足數十輛大車,出府時,看得圍在一旁旁觀的人都咋舌不已,略普通些的高門貴女的十裡紅妝,也是比不上的。這也是安郡王府的用心所在,顯示他們可沒苛待了黛玉,無奈天命如此啊!
黛玉是代發修行,隻不過與閨中少女的裝扮有些不同,但衣食仍然是極精致的。那新建的庵堂就在王府彆院裡,彆院占地廣闊,景色幽美,日常足可以散心解悶。身邊除了七八位貼身伺候的人外,彆院裡還有數十位下人負責打掃,飲食等,田莊的大管事也承擔著安排護衛的責任。這些下人們,一來是為了照顧好黛玉,安郡王府的女兒,無論家人喜不喜歡,外麵的排麵總是不能少的;再有,也是要好生看護著她,不能讓外人攪了她的清修。嗯,這個外人,重點指的是賈家!高僧批的命數,不見外人,才能仙壽恒昌!
到了彆院,黛玉方才真正地感覺到心慌起來。身邊都是陌生的麵孔,儘管她們對著她都是畢恭畢敬,服侍周到,住的屋子精致舒服,花園裡的景致比起王府的還要優美。下人們給她奉上的是上好的新茶,色香味美的飯食,儼然是昔日王府嫡女的待遇,絲毫沒有降低。
可是,黛玉心底卻一陣陣地生出寒意來。這當兒,她才覺得,王府裡的家人對她來說,還是很重要的!往日裡,她敢於回懟祖母和繼母,反抗祖父和父親對她的不公和獨斷,確實是一腔孤勇,不甘像那些唯唯諾諾的女子一般,聽憑命運擺布。但說到底,那也是因為,她心中明白,那些家人們其實不會對她如何!
她違逆了長輩的心意,她們無非是喋喋不休地勸說,也許會很嚴厲,也許會臉色冰冷,但黛玉心中也憋著一口氣呢,並不會因為而愧疚惶恐。最嚴厲的處罰是在和賈家表哥的筆墨往來被發現之後,她被禁足,訓斥,被迫受到教養嬤嬤嚴厲的管教。這些,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她也忍耐過來了。那時,她覺得長輩們對她不慈,她是失去母親的孤女,在這冰冷的家中處境是何等的可憐!
但哪怕在那種情況下,黛玉也不會認為,安郡王府會絕情地棄她而不顧她是尊貴的王府嫡長女,祖父母和父親豈能不顧家族名聲,尤其是繼母李碧波是側妃扶正的,更是會忌憚彆人的議論。
她拒絕了家中她安排的婚事,希望能嫁給賈寶玉,但她可沒有真的打算去尋死。死了,還如何實現自己的心願呢!現在她獨自一人被送到這華美的彆院裡,陌生的老尼還帶著她去看了那座精雅的庵堂,言道日後她就是這庵堂的主持,這所彆院裡的上下人等,日後都奉她為主,她衣食住行上的要求,都可以對她們提出來,她們會竭儘所能地伺候好她的。
“我要回王府,我不要待在此處!”黛玉心中緊縮,立刻吩咐道。
“主持恕罪,這個要求可不成。”老尼平靜地道:“高僧論定,主持天生六親緣淺,若是一味羈留在紅塵俗世,必會天年不永。您的祖父母和父母親,為了保全您的性命,才決定忍痛讓你出家,帶發清修。不過,您放心,您清修並不是像真正的出家人那般寒苦,一應供應,比起您在王府中還要加厚幾分。這也是您家中人特意交代的,還拿了整整三個田莊的收益來作為這裡的日常供養。還有本來給您準備的嫁妝也一並給帶來了。父母慈愛,為您考慮得如此周到,您也算是有福的了!”
“什麼?”黛玉頓時驚呆了,她萬萬沒想到得到的會是這個回答。她本以為,本以為這隻是祖父和父親對她冒犯他們權威的一時懲罰,送來此處清淨反省呢?難道,他們當真要逼著她從此出家?不,不會的!
“我住在這裡,幾時可以回去?”黛玉壓著心中的恐慌,勉強鎮靜地問道。
老尼目光中帶著幾分憐憫地望著她,輕聲道:“主持,您不能再回去了。安郡王府已經把這事上報到宗人府,得到了批複,允許讓您出家,這也是為家族祈福的善舉。已經過了明路,就再無轉圜的餘地了!”
黛玉的腦子裡頓時‘嗡’的一聲,一片空白。她愣怔地片刻,忽然想起她出府時,家中人都陸續來到了她的院子裡,每個人都用一種複雜的眼神看著她,欲言又止,最後都輕輕地搖頭歎息,囑咐她照顧好自己。就連她最冷漠相對的繼母李碧波,也帶著慧齡一起來看她。慧齡與她畢竟日常相處更親密些,看著她眼圈紅紅的,聲音裡還帶著些許哭腔,黛玉看在眼中,不禁也心中感傷起來,拉著慧齡的手,和她說了些貼心的話。
李碧波立在一旁靜靜地聽著,看向她的目光,漸漸地柔和起來,黛玉覺得,其中似乎還帶上了幾分悲憫。兩人之間的氣氛難得如此緩和,黛玉記得,自己仿佛還向李碧波道了個彆,李碧波無聲地歎了口氣,輕聲對她說道:“保重吧!”猶豫了一下,又說了一句:“若是下人們伺候不周,或是有什麼需要的,就來信告訴府裡吧!”
原來,所有人都知道,今日匆匆一麵,就是長久彆離;一轉身,就是一輩子;即使想回頭,卻再也沒有這個機會了!
回憶起來,黛玉臉色一白,雙腿發軟,跌坐在椅子裡,心中一片迷茫。
賈家自然不肯善罷甘休,女眷們已經抄好了經書,解除了禁足,史夫人帶著王夫人和王熙鳳徑自去了安郡王府,準備討個說法,說不定可以拿捏著這樁事,為自家謀取些好處呢。她們也沒認為安郡王府真的會讓黛玉伴著青燈古佛一輩子。
賈家幾個女眷虛張聲勢,擺出了一付疼愛黛玉,義正詞嚴要為喪母孤女做主的樣子,周王妃親自出麵見了她們,李碧波也以當家主母的身份從容地隨同在側。史夫人看在眼中,覺得分外的紮眼不悅。李碧波感受到史夫人不善的目光,轉頭衝著她微微一笑,淡定而傲然。史夫人咬牙氣恨,又想起早逝的賈敏來,心中越發感覺到酸澀難平。
這樣一來,史夫人就有些沉不住氣了,問起安郡王府為何要送黛玉去修行,口氣中就帶上了責問的意思。周王妃本已經對賈家極厭惡,何況賈家如今早今非昔比,竟然還敢對她如此豪橫!史氏難道以為自己還是當年那地位顯赫的國公夫人麼?
周王妃冷淡地把黛玉如何不孝違逆,拒絕了安郡王給她安排下的好親事,如何不顧王府臉麵,提出自己婚嫁要求的經過講述了一遍,轉而指責賈家居心不良,賈寶玉妄圖誘騙,不過是個無恥無行的紈絝,也敢窺覬王府貴女?黛玉出家,那是經過高僧測算的,命數如此,王府為保全她的生命,才不得以而為之。此事是經了宗人府許可,過了明路的,你賈家不過是外家外臣,也敢來乾預宗室皇親家事?太過驕橫放肆!
安郡王府已立意要與賈家劃清界限,周王妃再不願留情麵,語氣犀利尖刻,本意就是想觸怒了這些女人,如果能撕破臉,乘機斷絕了關係,那更是求之不得。
史夫人和王夫人被周王妃對賈寶玉的輕蔑態度和詆毀的言語激怒,她們賈家也是國公府,不是那低三下四的人家。雙方彼此之間唇槍舌戰,言辭漸漸激烈起來,現場的火藥味越來越濃。
聽到黛玉要帶發清修一輩子,王夫人立刻就想起了賈敏的那份價值不菲的嫁妝。黛玉如果不出嫁,那份嫁妝於她有何用,那會便宜了誰?隻怕日後會被李碧波暗中吞沒了吧,還是要挪給了自己的女兒?
想著府中日益窘迫的經濟,王夫人不禁把心中的疑竇問了出來。史夫人在一旁都沒來得及製止。
這句話一出口,周王妃和李碧波都不約而同地變了臉色。這豈不是明晃晃地在說,安郡王府貪占了亡者的嫁妝了麼,這簡直是質疑了王府的清白,是極大的侮辱!
周王妃頓時勃然大怒,言道,賈敏所有的嫁妝她們連嫁妝單子都交到了黛玉手上,另外,她們還為黛玉準備了大筆產業,讓她一生衣食無憂。安郡王府豈是那等貪婪無恥的小人?既然賈家對王府不信任,那麼,她立刻安排人從黛玉手中取回賈敏的嫁妝,由王府重新給她置辦一份更豐厚的補上。到時,王府會安排人把這嫁妝一點兒不少的送回榮國府,如果有已經花去的,或者找不到的,王府也會折算成銀子填補上的,絕不會讓你們吃虧就是!
說罷,不等史夫人想法轉圜賠禮,周王妃就立刻乾脆利落地端起茶盞,吩咐送客。說完,憤憤地起身,招呼著李碧波,一起走出了客廳,留下賈家三個女人麵麵相覷,沮喪後悔。
剛剛走出客廳,周王妃就收斂起了方才的怒容,和李清波相視一笑,兩人心中都十分滿意。真好,終於能擺脫賈家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