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大半年,一日,大尤氏來看望黃娟,與她說些閒話,順便訴苦,讓黃娟給出個主意。
從大尤氏的嘴裡,黃娟才知道了賈家發生的事情。
賈老太君手上餘下的銀子不多了,雖然她也想努力節省,但一家人是養尊處優慣了的,哪裡過得來苦日子?她們覺著自己已經勤儉得不能再勤儉了,以前家裡的三等丫鬟、婆子都比她們現在要受用,實在是委屈得緊。
但其實,她們的生活水平還是比普通百姓要高不少的,於是這銀子,就很迅速地少了下去。
賈老太君愁啊,愁得夜裡都睡不著覺。她自己倒不怕,橫豎這個年紀也沒幾年活的了,一輩子享儘了富貴榮華,也值了。但兒孫們可怎麼辦呢,尤其是寶玉,怎麼能受窮受苦,她不得要為他好好生安排麼?
賈老太君先是盯上了李紈,她作為節婦被發還了部分嫁妝,不似其他人兩袖清風的。
於是,賈老太君便在眾人麵前哭窮叫苦,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這種艱難時期,一家人要同舟共濟,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能藏私。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那是敲打李紈來著,如今手裡還有些錢的除了賈老太君,那隻有她了。
邢夫人是明著支持賈老太君的,緊跟著附和。其他人沒有出聲,但此舉對她們也是有好處的,隱隱地站在賈老太君一邊。
李紈素來是個賢惠的模樣,沒有明著抗聲,但也是裝聾作啞,隻當聽不明白。她心中冷笑著想,家事艱難,可眾人也沒真正儉省啊。尤其是賈寶玉,衣食還是她們中最好的,老太太吃小灶都拉著這個寶貝孫子呢!可他憑著什麼呢?
論名分,蘭兒這個嫡長孫可比他尊貴;論人才,哼,以前賈家人都說賈寶玉是個有大造化的,可這大造化在哪裡?彆人家的兒郎,這個年紀,遇到家裡這樣的巨變,再不上進的都要支棱起來,給家裡的女眷們謀衣食,撐起一片天來。可賈寶玉整日裡還是渾渾噩噩的,爛泥糊不上牆,長得再好,也隻是個金玉其外的東西!
李家是清貴書香門第,卻也沒多少錢,李紈的嫁妝也不算豐厚,何況發還的隻是一部分呢。那不多的銀子,是要留著來傍身,用來給蘭哥兒讀書花銷的,李紈如何舍得拿出來填了賈家這無底坑?
她是不在乎和賈家鬨開來,隻是蘭哥兒日後要想從科舉出頭,必得有個好名聲的,李紈默默地做了打算。
不久後,李紈接到了李家的下人從金陵送來的一封書信,是李紈的哥哥寫的。信上說,李家老太太自賈家抄家後,整日地為女兒和外孫擔心,一病不起,眼見著怕是時日無多了,現在是吊著口氣,要見李紈和蘭哥兒最後一麵呢!
李紈看後泣不成聲,跪求賈老太君,要去金陵看老母親最後一眼,了卻母親的心願。
賈老太君心中是疑惑且不情願的,但也說不出反對的話來,人家母女生離死彆的,如何能阻擋這份孝心?李家大哥還給李紈把船隻行程都安排好了,一路上有人照應,著實挑剔不出理由來。
李紈要帶著蘭哥兒一起動身去金陵城,賈蘭是李老太太唯一的外孫,當然也要送外祖母最後一程的。賈老太君您那麼疼愛敏姑媽和林妹妹,那也一定能感同身受,理解的吧?
就這樣,李紈帶著蘭哥兒收拾了些衣服用品,便匆匆登上了往金陵去的航船。賈老太君看著他們的被褥和大部分衣物都留在屋子裡沒有帶走,心中也稍稍安定了些。
誰知,過了一兩個月,李紈和賈蘭也沒有從金陵回轉。後來,她寄來一封信,信上說李母見到自己多年未見的女兒和外孫子,心中歡喜,人逢喜事精神爽,身體竟然好了起來,已經沒有性命之憂了。但她舍不得女兒,執意要留下她們母子承歡膝下。自己不忍年老的母親傷心,更擔心母親會因為自己的拒絕而病重,隻能暫且不回京城了。
而且,父親原為金陵國子監祭酒,門生朋友不少,能把賈蘭送到最好的書院去求學。她想著,有父親指導和關照,賈蘭又肯刻苦讀書,以後若是能從科舉上有所成就,那才是對賈家最好的孝敬!
賈老太君又氣又恨,好個李紈,往日的賢惠溫良都是假裝的,艱難時候就各自飛了,渾然忘記了自己是賈家的人,還擺了自己一道!
可李紈母子此時遠在千裡之外了,她實在是鞭長莫及啊!而且,賈家如今這樣敗落,能拿李家如何呢?
還有,賈老太君還有一個不能明言的心思:這些日子她靜下心來想通了,賈寶玉真的對科舉、讀書什麼的沒有興趣,賈家要想再興起,能指望的隻有賈蘭了,可不能鬨出來壞了他的前程。這孩子雖然冷心冷情的和他母親一樣,但他終究也是賈家人,無論是情感上,還是論禮法,他都不會也不能棄家族不顧的!
賈家對他們母子雖沒那麼看重關懷,但物質上也是沒虧待了他們的,不是麼?
所以,賈老太君忍住了這口氣,沒有去找李紈母子的麻煩,她把目光轉向了家裡的姑娘們。
探春才貌雙全,氣度不凡,而且很能乾,賈家未敗時,賈老太君心心念念地努力撮合探春攀上有實權的人家,但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直不能如願。她也曾想過讓探春去做側室,但最後還是沒付諸現實。不是心疼孫女兒,隻是因為做妾算不上正經親戚,對賈家的好處很有限。
現在,官宦人家對賈家是避之不及,想做貴人妾也不可得了!賈老太君權衡了許久,
給賈探春定下了一門婚事。
男方是一位外地來的富商,生意做得很大,妻子是他未起家時娶的,眼界本事都不太行,那富商發達了後便覺著當家主母上不了台麵,很是遺憾。所幸妻子很及時地病逝了,那富商給她風光大葬,心中覺著也對得起她了。
妻子死後,家裡有兒女要教養,又沒有人打理內宅家業,在外應酬,妾室是當不了這重任的,那富商便琢磨著要娶個美貌能乾,見過世麵的妻子,他找到官媒幫助尋找,表示隻要人才好,自己不惜重聘,也不挑剔嫁妝,女方家世也沒那麼講究的。
媒婆收了他的豐厚賞錢,便很積極地幫著他找尋,她想到了賈老太君的托付,頓時眼前一亮,眼下不正有個最好的人選麼?
那富商在媒婆的安排下相看了,他對年輕美貌,爽利能乾的賈探春很滿意,國公府家的姑娘啊,放在從前,那可是他仰望的存在,再如何也夠不上的!
雖然賈家已經敗落,那富商猶豫之後覺得也能接受了,甘蔗沒有兩頭甜麼,聽說那姑娘很有學問,很有本事,還管過家,日後必會成為自己賢內助的,也不能太貪心不足不是麼?
賈老太君心中是看不上商人身份的,又嫌棄那富商都年近四十了,又是續弦,但那富商肯給下八千兩銀子的重聘,這讓賈老太君非常動心,但也在猶豫。
那富商見狀,又滿口答應自己掏銀子幫賈探春準備嫁妝。這等於說,那八千兩銀子賈家都可以留下了,賈老太君就此下了決心。
探春默默接受了賈家‘賣’了她的事實。賈老太君是祖母,能決定她的婚事,她反抗不了。她也不是完全抗拒這門婚事的,她很清醒,賈家都這樣了,她還能找到什麼好人家?不趁著自己還韶華美貌,賈家在京城裡名聲還沒消耗殆儘的時候給自己尋個出路,以後就越發艱難了。商人地位沒有官宦人家高,但好在那富商家大業大,還答應讓自己進門就管家。
探春的雄心沒有被困窘的處境磨滅,她還是想著能自己做一番事業的。那尤家太太一個寡婦,還帶著兩個女兒,都能支撐起尤家,還混得風生水起,榮華富貴的,她有什麼地方比不上呢?
那麼,這富商就是自己能找到的最好階梯了!這門婚事她不答應,難道還等著祖母以後把她送給人做姬妾麼?
賈探春自己想得開了,很配合賈老太君的安排,但這看在賈惜春眼中,卻是觸目驚心。
今天賈家能賣了探春,那什麼時候就輪到自己了呢?賈惜春怕了!
賈惜春因喪母,自小就到了榮國府,由賈老太君教養。等大了一些,賈珍的醜事、糟汙的名聲她也聽說了一些,對寧國府厭惡得緊,唯恐避之不及。她也看不上大尤氏順從賈珍,無力約束家宅,任寧國府成為藏垢納汙之地,因此對兄嫂都沒有好印象。
賈惜春這樣的態度,大尤氏怎麼會喜歡這個小姑子,沒個熱臉去貼冷屁股的道理,何況賈珍對自己這個妹妹也是不在意的。更在抄檢大觀園之後,兩人就撕破了臉,大尤氏也不肯再理會賈惜春了,自己又沒做過什麼惡事,以前對她也算挺照顧的,可完全不見她領一點情,真正讓人心寒。
因此,賈家女眷得到自由後,大尤氏淡淡地問了問賈惜春的意思,賈惜春還流露出不願和大尤氏婆媳在一處。大尤氏聽後一句話都沒勸,乾脆利落地獨自帶著胡氏就搬去了尤家老宅。
既然她想和榮國府的人在一起,那她又何必勉強?自己隻是她的嫂子,可不是她母親,沒有負擔她人生的責任!
這也是她從黃娟那裡學到的人生態度:我可以幫助你,但自助者方能天助,各人有各人的緣法,尊重他人命數!
但如今賈惜春自己上門來了,大尤氏也不能置之不理。賈惜春態度堅定地表示要出家,這讓大尤氏大吃一驚。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