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潘五爺的攪擾,朱家的山東菜館很快就在街上站穩了腳跟。
朱家人也都秉持一個道理,好好做生意,絕對不摻和到其他事情裡邊。
朱家之所以開飯館,隻是想給自己找個營生,一家人有個乾頭,要不然憑借他手上的幾百兩黃金,他們什麼乾不了。
幾個月後,朱家的飯館蒸蒸日上,穩定了許多。
朱傳文逢年過節也去潘五爺家裡送點小禮物,他隻是不想彆人騎在他頭上,並不意味著他要和潘五爺對著乾。
看到朱傳文的表現,潘五爺心裡也順了很多,從此,朱家成了這條街上特殊的存在,不管是熱河人還是山東人,到他們店裡吃飯都很溫順,沒有一個人敢搗亂。
朱傳文和鮮兒商量了一下,決定從飯館裡搬出來住,飯館就交給父親和老三兩口子去忙活。
搬出來後,朱傳文和鮮兒兩個人過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早上,鮮兒收拾家務打掃房間,朱傳文教兒子朱華讀書識字,下午,朱傳文帶著一家人到哈爾濱各地遊玩。
這樣的日子過的很愜意,如果沒有亂世,他們這樣的日子很可能會持續一輩子。
轉眼間又到了一年冬天,這段時間朱傳文覺得鮮兒總是有些不開心。
晚上躺在床上,朱傳文問起了鮮兒。
“鮮兒,你這是怎麼了?這幾天悶悶不樂的。”
鮮兒勉強笑著看了看朱傳文說道:“傳文哥,我是想我爹娘了,一轉眼,華兒都已經8歲了,咱們家的生活是越過越好,但是我爹娘還不知道怎麼樣了。”
“我還記得,我當初出來的時候是跑著出來的,雖然他二老阻止了我們的婚事,但是他們總歸是我的爹娘。”說著說著鮮兒哭了出來。
“鮮兒,彆哭,你哭什麼呀。”朱傳文給鮮兒擦了擦眼淚。
“鮮兒,現在店裡沒什麼事,要不我們回趟山東老家。”聽到朱傳文這麼說,鮮兒的心情好了很多,她就是這麼想的,但是他做不了主,所以才有了剛才這一出。
“好,傳文哥,我也是這麼想的,我想回去看看爹娘。”
“鮮兒,你說得對,這事情是我欠考慮了,我還記得我的那個是結婚的時候,不是要給你家一石小米的彩禮嗎?那些彩禮都是鄉親們給我家湊齊的,如今我們家好了,我要給鄉親們10倍的送回去。”
“我明天就回去和爹娘說一聲,我們兩個帶著華兒回趟山東老家,一來看看你爹娘,二來報村子裡村民們的恩情。”
……
第二天中午,朱傳文帶著鮮兒和兒子回到了山東菜館。
“傳文,你是說你想帶著鮮兒和華兒回山東?”母親急切的問道。
“是的,娘,鮮兒想回家看看她爹娘。”
“是該回去一趟了,現在我們家裡光景好了,當初村裡很多人幫了我們,我們也要回去幫幫村裡人。”
“傳文,你們回去了多帶點錢,我那有個賬本,都是我們朱家欠的糧食和錢,你回去了替我們家把這些賬還了,記得多還一點。”
“娘,我知道,我會辦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