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會這樣呢?
那個姚前,不是看起來挺禮貌的嗎……在聽說這件事之前,易陽對那個姚前的印象還不錯。
這個小插曲暫時沒有波及但自己這裡來,而易陽也不打算將自己攪進去。
接下來的重心自然還是要放在學習上。
回來後的第一節課是數學課。
國慶前進行了一次數學測驗,此時試卷發下來了,看到分數,他愣了一下。
旁邊的王桑檸瞧見了易陽的試卷,依舊是一臉羨慕地說了一聲:“太厲害了……”隨後默默看自己的試卷,80分……
易陽隻是笑一笑,望向自己的試卷卻陷入了沉默。
114分。
下降了。
這一次的測試卷難度並不能說是很高,但是他的分數卻下降了。
當然,成績有波動並不是一件很難理解的事情,學習不像升級練功,你突破到了金丹期就永遠是金丹期,學習不是這樣的,分數是一個動態的指標,它反應的是一個階段的學習情況。
自問前一段時間並沒有鬆懈,所以這個分數就顯得有些讓人不太好接受了。
不得不說,高中的學習和初中真的不一樣了,第一個月還沒有明顯的感受,隨著學習的進度,困難的感覺越發強烈。
其中的一大特點就是知識的量很多!
一個小小的知識點,就能對應數個甚至數十個題型,不像初中,變來變去就那麼一點點題型。
必須要思考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了。
王桑檸注意到了易陽的表情似乎有些不太高興,遲疑了一下,卻沒有多問什麼。
數學老師唐光榮是一個平頭,說話慢條斯理的中年男老師,能在這裡教書,自然也是名師。
他上課的風格用一個字就可以歸納……慢。
當然,這裡說的慢並不是他上課的節奏慢,相反,他的進度在幾個班裡也要算靠前的。
慢是說話慢,似乎他在說每一句話前,都要認真琢磨一番,保證吐出來的句子沒有一句廢話。
易陽很喜歡唐光榮的上課風格,因為唐老師每一句話之間有一段停頓的時間,給了他足夠用來思考的空間。
唐光榮認真地評講了這套試卷。
易陽認真聽著,默默記著筆記,將那幾道錯題都寫進了錯題本。
過去了大約半個小時,剩下的時間並不足以支撐唐光榮將這張試卷講完,他頓了頓,說,“下麵講一點題外話。”
難得的神經放鬆,大家見狀,都放下了筆,一些同學將眼鏡取下來,揉了揉太陽穴。
“我注意到,有一些同學的學習遇到了一些困難……嗯,讓我來猜一猜你們的學習狀態……”
“你課前進行了預習,甚至可以說是提前很早很早,就已經將一些知識點給學了個七七八八。”
“然後上課的時候,你認真聽課,但似懂非懂。”
“課後,你依舊很認真,將課堂上的內容認真複習一遍,甚至乾脆背下來,題目也能很熟練地做下來,接著下來後慢慢理解知識點。”
“你看上去已經完全聽懂了,理解了,但是遇到稍微難一點的題目,還是會發現不會做。”
“接下來,你反複刷題,不斷刷題,期望通過刷題來提高各種題型的熟練度,這個過程中,你將錯題都記錄下來,工工整整地丟進錯題本。”
“然而,你的成績還是像卡在了某個位置上,死活上不去了。”
頓了頓,唐光榮笑眯眯地說:“我想,至少有一部分同學是這樣的狀態吧……”
易陽輕輕皺眉,唐光榮說的那些東西,幾乎就是在說他的狀態。
但他還有一點不同……他還學了數學競賽。
原本以為,學習數學競賽會帶來不小的思維提升,但是一段時間以來,聽數學競賽依舊是一件挺煎熬的事情。
數學競賽,國慶前也組織了一次小測驗,他十分蛋疼地發現,大部分題,他甚至讀不懂題目。
而那次的測試,同學中有不少及格的,甚至有那麼幾個數學社的大佬拿到了滿分。
此時聽到唐老師的話,他意識到了一些問題。
唐光榮繼續說:“如果此時你們已經有我說的情況了,那麼後麵可能會更糟糕……”
“突然有一天,你的成績會急劇下滑,以前的方法用了,但成績死活提不上去。”
“你的刷題量會越來越大,但成績忽上忽下,壓力也越來越大,充滿焦慮,不安,懷疑……”
“如果幸運的話,你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成績還湊合,但就像一台考試機器,學習對你來說沒有什麼意義,隻是應付考試。”
唐光榮又一次停頓了一下,說:“歸其原因,還是思維方式。”
“諸位都是初中期間成績優異的同學,這一點毋庸置疑。”
“初中主要是感性認識、提高熟練度,學的都是非常簡單的概念,不太需要理解甚至也沒什麼好理解常識性概念,或者說是科普。”
“隻要勤學苦練多刷題,稍微有點悟性就能學得很好。”
“而高中要上升到抽象概念和數理邏輯,單純記憶和刷題幾乎沒用,主要是靠掌握基本概念、運用基本概念、總結歸納和聯想發散。”
“高中的學習,必須把基礎概念徹底學明白不留死角。”
頓了頓,唐光榮嚴肅地說:“而學透基礎的概念,尤其是數學這一科,必須要有理科思維!”
易陽沉默了。
理科思維?
這也是羅冰曾經反複說過的東西。
他以前以為自己已經形成了那種思維,但是此時卻有些迷惘了,到底什麼是理科思維?
就在這時,課堂鈴聲響了,儀式性地起立告彆老師。
猶豫了一下易陽出門跟上了唐光榮。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