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楊豐猜測的,李景隆和朱濟熿兩人當然不會以身犯險,親自進入崤函道,來直麵他這種可以說已經凶名遠揚的妖人。雖然他是不死之身這個說法的確過於玄幻,可信度明顯值得懷疑,但他單挑重傷藍玉那是實實在在的啊!
話說藍玉可是目前剩下這些大將裡麵最能打的。
更何況他還有一係列戰績。
無論在會寧征討,清剿倭寇,獨戰那些死士,這都是實實在在是,這些年也早已經流傳開的。
誰都知道他勇猛無敵。
還有他的火器。
這可是連皇帝陛下都忌憚的,甚至皇帝陛下至今忍他,主要就是擔心這個,一裡外手指一動,就能取人性命啊!
這可是京城儘人皆知的。
還有……
他身上的傳奇太多了。
所以,最安全的選擇,就是不要直接麵對他。
反正有的是死士。
堆唄!
死士就是用來死的。
所以李景隆和朱濟熿目前依舊還在解州,而且前者奉命巡視鹽池,實際上也不能擅自離開,而且朱濟熿到了解州,就已經可以公開自己的身份了。所以李景隆在解州,就正式向朱元璋上奏,說晉藩昭德郡王突至,並告訴他是晉王妃與楊豐合謀毒害的晉王,而不是被什麼煙花嚇死。
而此時晉藩自請移藩豐州川的奏折也已經送上。
同時還有山西百姓自請為晉藩修藩城,王府,為晉王妃修廟,並請封號的萬民書,也已經由山西布政使司上奏,而且山西各界推舉的耆老,也已經跟隨回京的右都禦史來恭,啟程準備進京向皇帝進獻萬民書。這件事得到皇太孫大力支持,而左都禦史暴昭為首的山西官員,更是以此歌功頌德,並請皇帝賜新城為朔方。
的確可以歌功頌德。
城彼朔方嘛!
這可是恢複漢唐功業,雖然朱元璋其實早就在河套修了東勝衛。
而皇帝陛下沒有表態。
但他們卻已經擺出這件事就定了的姿態。
不過反對力度並不大。
畢竟其他有藩王的省,一看還可以這麼玩,那當然大力促成,隻要山西成功了,那大家也就可以有樣學樣配合皇太孫,把那幾個占據各省核心區的藩王趕到偏遠地方。
至於沒有藩王的省……
總共五個。
其中廣東官員目前很卑微,人微言輕閉嘴就行。
這樣剩下也就是直隸,江西和閩浙這個科舉儒生集團,但問題是他們也是最愛講民意的,最喜歡拿著民意站在道德製高點的,而現在山西就是民意啊?
他們反對什麼?
再說晉王已經死了,晉藩對他們已經沒有價值了。
可以卸磨殺驢了!
所以朝廷對此事幾乎沒有多少反對的。
但李景隆的奏折,卻一下子攪亂了局麵,皇帝陛下立刻下旨,派錦衣衛指揮使宋忠,駙馬王寧,連同原本奉旨返回的來恭前往太原驗屍。同時命李景隆將朱濟熿送京城,一旦驗屍結果的確有問題,那麼晉王妃,世子及王府屬官,護衛將領,統統押送京城。
然後禦審。
現在大明已經被這件事攪得人心惶惶。
誰都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如果確定是楊豐和晉王妃合謀毒死晉王……
那楊豐就隻能造反了。
弄不好天下大亂啊!
陝州。
夜幕下的碼頭。
“李彥仙鬼魂三百年不投胎,如今在黃河上作祟?”
陳豐愕然看著麵前軍官。
他作為朱濟熿親信,被派到這裡盯著,前麵崤山隱藏一百死士,都是周王部下,他們不但配有火繩槍,而且人手一枚手榴彈,為了湊這些手榴彈,周王可是下了血本。
這可是楊豐自己帶來的武器,總不會連他自己帶來的武器都殺不死他吧?
這是第一支伏兵。
後麵還有,務必讓楊豐走不出這條古道。
“你在說胡話嗎?
這陝州我走了不下二十回,何時聽說什麼李彥仙鬼魂不散?”
陳豐緊接著說道。
後者是他在本地的熟人,他這樣給王府做生意的,都是一直跟著晉王的親信家奴,而那些曾經跟著晉王的舊部,自然與他熟悉。
這些人都作為軍戶散在各地,可以給他提供便利。
“老陳,這是真的,這幾天夜裡時常有人看到黃河上白光直射天空,而且伴著雷霆,河上還有唱戲的,城牆上有鬼影走動,天上的鳥,都經常自己投河,還有些樹木莫名其妙就自己燒起來。我來陝州的確頭一次見,但有那些本地遺老說,胡元時候,甚至金國時候,就時不時有這種事,一個八十多的耆老,還說他年輕時候見過一個金甲神人在黃河上救起那些翻船的商旅。
他聽自己爺爺說,那是宋朝時候死守陝州,最後孤立無援城破,逃出得知金軍屠城,覺著自己獨生對不起陝州百姓,所以又投黃河自殺的李彥仙。
據說幾百年來時常現身。
本地百姓都奉為河神,隻不過金國不準老百姓立廟祭祀,所以並沒有他的廟宇。
畢竟他是抗金的。
隻是民間老百姓時常自己祭祀。”
軍官很凝重地說道。
“這倒也是。”
陳豐說道。
的確,他不知道很正常。
實際上這時候陝州本地,根本就沒有幾個真正的土著,這地方屬於戰略要地,雖然明軍打這裡沒造成太多的破壞,但胡元時候紅巾軍,還有胡元係內部的王保保等軍閥,在河南和陝西間經常混戰。
哪次也少不了在陝州過,這兵過如蝗,就是不打仗也得人口銳減。
一遍遍反複減丁啊!
減到最後十室九空。
現在陝州人口絕大多數其實都是戰後重新彙聚,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是弘農衛的軍戶,這些軍戶當然不是本地土著,最多也就是才定居二十多年而已,的確不可能知道這些事。
“可是,他既然是河神,為何又作祟?”
陳豐說道。
軍官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四周。
“不是那個楊大使到了嗎?
傳說他可是明王再世,那是宋徽宗的後代,而且還在會寧得了宋徽宗傳法,這就是大宋的皇帝,他到了這裡,那大宋皇帝龍氣,自然就被李彥仙感應到了。
咱們可是大明。
他這樣死保大宋的忠臣,當然要出來追隨大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