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勢的發展很快滑向了最壞的情況。
半個月後小公主就不得不再次催促楊豐回去了。
神機營包圍湘王府。
宋忠帶領錦衣衛,在神機營的保護下到達荊州,但朱允炆躲在湘王府要死要活的拒絕出去,宋忠認為是湘王故意,所以命令神機營包圍王府要求湘王交人。就在同時朱允熥也再次下旨,以葬禮臨近為理由,要求湘王立刻趕往京城,包括朱允炆也必須立刻趕回京城。
至於楚王要他昭告天下,說自己從未想過殺兄,以及給朱允炆封藩王的要求,朱允熥也拒絕下旨。
同時下旨斥責楚王。
但就在同時,燕周肅慶四王在蘭州,遼寧等王在北平,晉代秦三王在西安分彆聯名上奏,以大行皇帝葬禮在即,為免大行皇帝不安,請皇帝陛下為廣澤郡王封藩,以向天下顯示兄友弟恭。
但同樣被拒絕。
說到底朱允熥是真要弄死朱允炆的。
後者可是試圖弄死他。
從當年那場刺殺開始,他就已經不準備留著他哥哥了,更何況在那之後,朱允炆也一直沒老實,一次次搞事情,現在又搞出這種事情,朱允熥不弄死他,豈不是後患無窮?
讓他回京。
然後以不孝關起來。
爺爺還沒下葬,作為在京的孫子卻私自出逃,這很明顯就是不孝。
等葬禮結束,就可以讓朱允炆死了。
羞愧自殺。
暴病。
……
總有適合他的。
更何況現在很明顯是他的叔叔們在聯合起來對抗他,後者憤於他的宗室改革,想趁著這次聚集的機會,給他個下馬威而已。
他也不能退縮。
他要是不擺出一副強君姿態,後者就得寸進尺了。
“這樣看來朱允炆原本曆史上七天就趕緊把老朱埋了,還禁止諸王進京參加葬禮,這倒是很聰明的,無論他是不是心裡有鬼,此舉的確免了藩王聚集起來搞事。朱允熥的確犯了個錯誤,他不應該給諸王聚集起來的機會,這些家夥一個個待在封地上不能做什麼,畢竟互相之間隔絕,但聚在一起就不好說會怎樣了,說到底人多膽子大啊!”
楊豐說道。
他依然沒有啟程南下。
這又跟他沒什麼關係,他再怎麼說也是個外人,這種朱家兄弟叔侄之間的鬥爭,他一個外人真沒必要那麼熱心。
鬨唄!
反正就算真要打,一時半會也打不起來。
再說他回去能乾什麼?
讓朱棣不要搞事情?
可朱棣本來也沒搞事情啊,他就是知道自己兩個侄子手足相殘,然後作為最年長的叔叔試圖勸解一下,他有什麼錯?
勸朱允熥放過朱允炆?
開玩笑!
楊豐自己還想弄死他呢!這個混蛋搞了那麼多事情,而且也不是沒試圖弄死他,他憑什麼救朱允炆,朱允熥趕緊弄死他才好呢!他此前沒架起步槍趴在屋頂狙殺廣澤郡王,已經是給老朱麵子了。
勸朱允熥先緩一緩,假意放過他然後過了這茬再弄死?
那他就等於屈服於他那些叔叔們了。
人家會得寸進尺的。
這件事屈服了,人家會更進一步聯合起來,然後對抗他的改革,這本來就不是朱允炆的事,他那些叔叔們又不是真把朱允炆當小寶貝,人家就是借此試探他,他敢退,人家立刻敢進,他退一步,人家敢進十步。這就是一個新君試圖立威,和一群藩王團結起來對抗的鬥爭,雙方爭的不是朱允炆生死,而是以後誰說了算,朱允熥敢退讓,他至少短期內,也就翻不了身了。這和原本曆史上朱允炆麵對的情況還不同,朱允炆首先作對了一點,沒給他叔叔們聚集的機會,其次朱允炆受大臣擁戴,畢竟他繼位之初是真的深受大臣喜歡……
那天空一片清朗。
在朱元璋魔爪下戰戰兢兢三十年的大臣們,瞬間就感覺空氣都香甜了。
“不對,這件事沒那麼簡單,那些藩王們後麵是不是也有人。
我們得捋一捋。”
楊豐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是什麼給了藩王們底氣?
朱允熥至少在軍事實力上,對藩王可是依然有絕對優勢,後者係統裡麵最強的是燕王,但朱棣這時候已經想退出然後開拓西域了。以楊豐跟他同行一年多的感覺,朱棣在這個問題上也不像演戲,他這種人是真喜歡戰鬥的,畢竟原本曆史上一把年紀還玩禦駕親征。
在西域殺戮的感覺,對朱棣這種人來說是會上癮的。
而且他也清楚神機營的實力。
他侄子可是已經訓練出六個軍的神機營。
總兵力近十萬。
更何況還有藍玉坐鎮。
朱棣應該不想奪皇位。
如果他不奪皇位,那其他藩王沒有一個具備這種能力,哪怕周王這時候也剛剛移藩,在西寧也僅僅立足而已,甚至護衛們都還沒到齊。
楚王倒是手握強兵,畢竟他在安南需要鎮壓當地。
三個護衛加上安南駐軍,他節製十萬大軍。
但沒用。
他的安南軍團都是藍玉當年駐守廣西時候訓練出來的,藍玉戰場上喊一嗓子,後者有很大概率拿下他這個反賊,說到底藍玉在軍中威望,不是他能比的。至於剩下那些藩王就更彆提了,韓王,穀王,瑉王這些都才剛剛就藩,王府都還沒有呢,他們也就屬於搖旗呐喊的,遼,寧等王軍事實力倒不弱,但他們其實受改革的影響不是很大,畢竟要給他們實封的話……
好吧,實封的話,他們真的會很淒涼。
畢竟他們都不是什麼好地方。
九王塞邊。
哪有好地方啊!
真要是不給他們錢了,像這些塞王會很窮的,其實哪怕給錢,不少也是很窮的,比如肅王這種出了名的窮鬼。
但這個問題不是不能談。
“所以,他們是先鬨一鬨,增加自己討價還價的籌碼,然後在接下來宗室改革時候,從朱允熥手中要出更多利益?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他們這是故意嚇唬朱允熥?”
楊豐摸著小胡子說道。
然而……
京城。
“這些狗東西,是不是以為皇爺爺不在了,他們就敢鬨事了?”
剛剛改元的大明承光皇帝,一臉怒火地看著承天門外……
好吧,又又又伏闕了。
數以千計的國子監學生,京城本地及周圍儒生,一個個跪伏在承天門外,為首的一個高舉上書,至於他們伏闕的目的,當然是為了大明皇帝的兄友弟恭,請皇帝陛下給廣澤郡王封藩以使大行皇帝安心。
最近這件事已經鬨得沸沸揚揚。
雖然朱允熥其實最初就是找個借口斥責他哥哥,然後讓他哥哥閉門思過而已,雖然他的確有更進一步的計劃,但那都是葬禮以後的。第一步就是先把他哥哥關起來,避免他在葬禮前搞事情,尤其是和那些進京的叔叔們勾結,但要說朱允熥殺他哥哥完全還是沒影的事。但他沒想到他哥哥那麼狡猾,直接玩出逃,而民間卻在彆有用心地炒作下,已經給他編出了殺兄的過程,比如給他哥哥下毒,然後他哥哥不小心灑了,被可愛的貓咪吃了當場七竅流血之類。
這明顯有人在造謠。
可以理解。
畢竟他的科舉改革讓儒生們全都怒火中燒,給他編故事是必然的,最終造成民間幾乎都相信,就是因為他已經對他哥哥動手,他哥哥才迫不得已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