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道。
楊豐微笑著看了看他。
所以朱棣知道現在鬥不過,形勢所迫隻能接受現實,但卻給以後預先埋雷。
“四哥果然深明大義,不過以後之事,皇後倒是也想到了,皇女繼位成年之後,生下的兒子隻能算外姓,外姓自然不能染指大明江山,但其生下的女兒,卻可以嫁給宗室,這姑表之親就可以了,而再生下的,自然也就是我朱家人。
也就可以繼位了。”
小公主說道。
朱棣目光在遼王身上掃過。
“如此倒是不錯,隻是到時候所嫁之人,就得好好挑選了。”
他說道。
這他瑪就是給遼王量身定做的。
到時候這個女皇生下的女兒,跟著男方姓,也就是異姓,在小公主操做下,嫁給遼王的曾孫,也彆管年齡有沒有差距,反正這屬於表親,最終生下兒子就是皇位繼承人,皇位事實上轉入遼王一係,這個是肯定不能接受的。
“這個是自然,到時候就看女皇如何挑選了。”
遼王笑著說道。
“那可不行,這是皇位,咱們最好立個規矩。”
周王淡然說道。
大家都不傻。
你們倆可是一個媽生的,未來有楊豐在,彆管誰是皇帝,小公主都是朝廷說了算的,尤其是個女皇,她和楊豐又是擅長讓好樹苗長歪的,最終女皇成長起來,還不是把他倆當親人對待。遼王也已經有兒子,比女皇雖然長一輩,但年齡隻是略大,隻要早點成親,估計再過十四五年,就可以有兒子了,這個也就和女皇同輩。而小公主今年二十出頭了,她要是蠱惑著女皇也二十以後大婚,估計生下的女兒也就很有可能和遼王曾孫輩年齡上差距不會超過十歲。
小公主把遼王的曾孫弄到身邊,和女皇的女兒天天一塊,最後成親不就是順理成章嗎?
她倆的兒子就是皇帝。
“那五哥以為該立何種規矩?”
小公主說道。
“到時候如何選婿,不能由女皇決定,而是應當把宗室之中同輩之未婚者集於京城,然後在太廟,請太祖高皇帝決定。”
蜀王說道。
他們也都醒悟了。
“抓鬮?”
楊豐說道。
“呃,由太祖高皇帝定奪,抽到的自然就是太祖高皇帝所擇。”
楚王說道。
抓鬮是最公平的。
畢竟這樣人人都有可能。
楊豐無言以對,遼王還想說什麼,小公主用目光示意了一下,他也就閉上嘴了,就這樣經過宗室和重臣們會議決定,儘管皇後生下的是女孩,但作為大行皇帝唯一骨血,隻能由這個女孩繼承皇位。但這隻是權宜之計而已,所以女皇的太子,依舊必須是朱家的男丁,至於選擇方式,則是由女皇的女兒,嫁給宗室誕生。另外以後如果再出現此類特例,可以按照這個規矩,也就是如果未來皇帝出現沒有兒子隻有女兒的情況,也一樣由女兒繼位,但繼位之後生下的兒女都沒有繼承權,隻有女兒嫁給宗室後,生下的朱家男丁才有繼承權。
而兄終弟及的情況,隻有皇帝沒有兒女的情況下才可以。
如果女皇沒有女兒,或者她的女兒沒能在她駕崩前生下兒子,那她的兒子也沒有繼承權,隻能從她爹的兄弟輩選,沒有兄弟就繼續向上。
不過這種可能性很小。
畢竟除非女皇沒有生育能力,否則大不了換男人唄!
她當然不能後宮麵首無數,但可以跟她男人離婚,大不了換新的,多換幾次總會成功的,其實她真要是個大帝,就是養麵首三千,估計也沒人敢說什麼。
最終這套繼承規則,和上次的宗室改革盟約一樣,由諸王,代表女皇的含山公主,作為中間人的楊大使共同簽名蓋章。
這就是未來的永製。
這個製度……
這個製度算是顛覆了傳統,同樣也讓女皇成為了正統。
“這以後萬一……”
朱棣等人剛離開,遼王就很焦急地看著他妹妹。
“生米煮成熟飯唄,我要不是小心謹慎,這時候你妹妹早就有了,到時候也把你的曾孫弄過來,讓兩人天天一起玩,最後玩出事還能怎樣?不過要是你的曾孫,連這個問題都解決不了,那就隻能說你倒黴了。”
楊豐說道。
遼王無言以對。
現在也隻能這樣了。
說到底他也知道,他那些哥哥們不會這麼輕易罷手的。
第二天。
因為皇後得坐月子不能動,所以含山公主作為目前唯一還算朱家人的成年公主,抱著剛剛出生的皇女,禦大慶殿舉行登基大典,坐在龍椅上接受諸王和群臣的正式朝拜,然後昭告天下,以皇女繼位,至於年號暫時不用改,還是繼續用她爹的承光,到明年再改。女皇的登基並沒有引起太大波瀾,畢竟燕王都帶著諸王接受了女皇,說到底這是朱家自己的事,連朱家這些藩王們都同意,其他外姓有什麼資格反對?
儒生們的確哀歎國將不國,但他們本來就在哀歎。
隨他們便吧!
他們現在也就隻有哀歎的能力了。
至於老百姓並不管這個。
再說大行皇帝就這一個後代,哪怕是女孩,讓她繼位也說得過去。
再說能公開是個女孩,這已經夠坦誠了,實際上就是換上個男孩,外人也很難知道。
因為皇後坐月子,女皇還在吃奶,還是朱家人的含山公主,當然也就代理監國了,不過其實還有一個沒出嫁的公主,隻不過那個才幾歲,其他那些出嫁的已經不是朱家人,她們沒資格管朱家的事。然後在小公主的主持下,緊接著完成朱允熥葬禮,葬禮後朱棣等選擇向外的藩王離京,留在京城的就留在京城了,而這些都完成後,時間就已經快到中秋了。
而朱允炆那邊,得知女皇登基的消息後,毫不猶豫地在廣州稱帝。
並昭告天下。
王弼率軍突然北上,在城內士紳配合下,兵不血刃奪取桂林,然後鎖斷靈渠,同樣何榮的叔叔何迪,也率領廣東兵鎖斷梅嶺。
南明就這樣誕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