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製大廳的大屏幕上,相關的數據顯示,超級強子對撞機的自檢已經完成了。
兩個質子對撞實驗進入了準備階段。
“現在超級強子對撞機的自檢已經全部完成了,其結果非常的完美。”
“好!超級強子對撞機這次對撞實驗的全部能源已經全部到位,這次實驗是以最大功率進行的,其目的就是為了測試超級強子對撞機的性能。”
“開始了,對撞實驗進入準備階段了,備用的質子已經到了指定的位置。”
……
控製大廳中的眾人,在馬萍的介紹下紛紛結束了討論,抬頭看向了大屏幕。
大屏幕中,顯示的是模擬畫麵。
不過這個模擬畫麵是通過實際探測到的數據真實還原的。
和實際情況不同的是,模擬的畫麵做了一些優化,使其具有可觀性。
在控製大廳的眾人看的精精有味的時候,在三門基地外圍的地下的超級強子對撞機中。
數量眾多的質子被製取了出來,也就是單個質子的氫離子。
這些質子被製取出來後,被送入了粒子直線加速器。
在粒子直線加速器中,眾多質子在電磁場的加持下,其速度越來越快。
其眾多質子形成了質子流。
很快,低能質子流出了粒子直線加速器,通過低能質子轉運裝置,
其低能質子流分成了兩股。
通過轉運,兩股低能質子流進入了各自的環形高能加速器。
這個環形功能加速器其實就是超級強子對撞機的直徑達到五十公裡的主加速器。
和其他強子對撞機不同的是,三門基地的超級強子對撞機有著三組這樣的主加速器。
這也是耗能量的一個原因。
兩股低能質子流在進入環形高能加速器後,其質子的速度在不斷的增加。
不同的是這兩股質子流的方向剛好是相對的。
隨主加速器電磁場強度的變化,兩股質子流的速度越來越快。
其質子所攜帶的能量從低能到中能,再到高能,再到超高能。
沒一會兒功夫,其質子所攜帶的能量,也就是其動能已經超過過去人工製造的最高能的質子。
在超高能質子穩定狀態後。
同一時間,兩股超高能質子流通過超高能粒子運輸線進入了另外一個主加速器中。
兩股相向的超高能質子流通過超強電磁場的加速,直接將質子的速度乾到了超級強子對撞機能夠加速到的極限。
也就是說,這是三門基地超級強子對撞機能夠達到的最大速度,或者說質子的最大能量。
隻是一瞬間,兩股超高能質子流在滿是探測器的對撞室中相遇。
兩股超高能質子中。
絕大多數是相交而過。
小部分是側麵相撞,隻有很少一部分是正麵相撞。
整個過程是在極短極短時間中發生的。
兩股超高能質子流相交而過後,其質子隻是減少了很少一部分。
接著,這兩股超高能質子流經過減速、調整、加速,再次在對撞室中相撞。
就這樣反反複複的對撞中,這兩股超高能質子流消耗殆儘。
兩股超高能質子流從第一次相撞,到消耗殆儘。
整個過程隻經過了三秒鐘,而相撞的次數達到了五千。
控製大廳大屏幕上,顯示著這次質子相撞實驗的重要數據,從這些實驗數據就能知道。
質子對撞實驗成功了。
控製大廳中響起了熱烈的鼓掌聲和歡呼聲。
“嚇我一跳,我還以為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撞出黑洞,撞出一些不可知的東西,現在看,也就那麼回事。”
“太精彩了,三秒鐘啊,撞擊了五千次,這速度也太快了,三門基地的超級強子對撞機太厲害了。”
“可惜我學的不是高能物理,大屏幕上顯示的數據完全看不懂,不過我知道,這超級強子對撞機是最先進的。”
……
這時候,蘇哲、範曉明、徐正平周圍又有著很多人不斷的恭喜。
過了好一會兒,眾人才離開,回到自己的座位。
“不錯!不錯!質子相撞實驗成功了,看來我們建造的超級強子對撞機還是非常靠譜的。”徐正平笑著說,“接下來相關科研人員可以入駐三門基地了,有著這台超級強子對撞機,我相信我們的高能物理會得到快速的發展,說不定我們就能敲開物理學新的大門。”
就目前來說,強子對撞機幾乎就是研究高能物理得唯一的手段,如果不算宇宙中的那些高能粒子的話。
過去,國內沒有一台上的了台麵的強子對撞機。
雖說一直計劃的建造,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拖著沒有開建。
對於強子對撞機的規劃建造,他最清楚不過的。
逼近學校物理學院一直主張建造強子對撞機,也一直主導、推動著強子對撞機的建造。
但都沒有成功。
萬萬沒有想到,這次一年時間過去,如此強大的超級強子對撞機就完成了建造。
這對研究高能物理的科研人員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以前,對國內搞高能物理的科研人員來說。
他們隻能搞搞理論,要是想證實搞出來的理論是不是對的,那麼就要申請到國外的相關強子對撞機上做驗證實驗。
要等人家一層一層的審核。
在審核通過後,就需要慢慢的排隊。
有時等到你的時候,說不定就用其他人插隊。
至於為何插隊,你連知情權都沒有。
好不容易等到你做驗證實驗了,可能還有一些其他的一些事找到你。
最可惡的是,你實驗做出來的成果要和對方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