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穿便是曾經與公孫龍辯論失敗的那個人。
他和孔斌一樣都是孔子的六世孫。
雖然一個人居於魏地,一個人居於齊地,不過經常有書信往來。
至於魯仲連,和他們並不認識,隻是剛好在招賢館相遇而已。
“拜見大王。”孔斌拱手說道,“當初在大梁吾便聽說過大王,本以為大王隻是精通兵事,到了邯鄲才發現,趙國百姓何其幸福,隻要有手有腳,便可獲得一份工作,養活一家。大王還下令讓官員幫助百姓耕種,借給百姓種子,不要任何利息,為百姓提供犁等農具。這便是先祖孔子所說的仁義啊,吾願意追隨大王,效犬馬之勞。”
說完,孔斌俯身長輯。
“吾也是。”孔穿立刻說道。
他來邯鄲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招賢令,而是因為邯鄲學院。稷下已經敗落,齊國也雄風不再,齊儒也隨之走向下坡路。
邯鄲學院就是儒家新的陣地。
而且孔穿聽說荀子頗受趙括重用,很有可能會在學院擔任祭酒,他必須阻止這一切發生。
決不能讓異端思想在趙國發揚光大。
趙括扶起孔斌和孔穿,看向魯仲連。
“吾也願加入趙國。”魯仲連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點頭。
他本來到趙國來,隻是為了藏書閣,打算出仕一個小官,能弄到戶籍就行了,沒想到一下子將趙括引來了,這下沒辦法拒絕了。
而且剛剛與許曆的交談中,他已經暴露了自身的才學,想隱藏也隱藏不了。
想到許曆那個家夥,魯仲連就氣的牙根癢癢,如果不是對方一直在套自己話,他也不可能暴露。
“李斯拜見大王。”這時,旁邊一位年輕人起身走到趙括麵前俯身一禮。
李斯沒有像蔡澤一樣逞能,老老實實地從上蔡趕到陶郡,然後通過陶郡的招賢館來到邯鄲,沒有遇到任何意外。
有土匪敢打劫普通車架,但絕對沒有土匪敢打劫掛著趙國大旗的車架。
趙括麵色平靜,沒有一點激動,不是因為李斯這個名號不夠響,而是因為這些天他已經接見九個李斯了,沒有一個是曆史上的那個李斯。
“不知公子是哪裡人士?”趙括拱手問道。
“在下是楚國上蔡人。”李斯說道。
這下趙括可以確定,麵前這個李斯十有八九是曆史上那個李斯了。
不過現在的李斯很顯然還不是完全體,彆說和曆史上那個秦國宰相相比,就是和韓非相比,都具有非常大的差距。
韓非雖然還沒有拜師荀子,但身為韓國王室,從小便接受天下最好的教育。
而李斯雖然依靠父親的萌蔭當上了小吏,但想要受到好的教育就不可能了,勉強識字就已經超過大部分人了。
什麼叫吏,連官都不算上的才叫吏。
趙括將四人請到王宮,設宴款待,隨後讓孔斌負責以工代賑,魯仲連和藺相如一起負責夏耕,孔穿和虞信一起處理政務。
至於李斯,趙括隻能交給藺相如先帶著,等荀子回來之後再交給荀子,畢竟荀子才是最適合李斯的老師。
李斯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