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兩大學派之昌盛。
不過楊朱學派因為思想太過‘為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孟子形容其‘拔一毛而利天下’都不肯乾。
這樣的學派注定不被統治者所喜,最後終究被墨家淘汰,掃入曆史的塵埃之中,如今隻剩下以詹何為代表的寥寥數人還在修習。
趙括作為趙國國君,自然也不會喜歡這種學說。
但是話說回來,諸子百家中哪個又沒有缺陷呢?哪個又為統治者所喜呢?
當他們選擇堅持自己的時候,注定遭受打壓。當他們選擇媚上迎合的時候,注定淪為工具。
法家為了迎合統治者,最後釀成秦國的暴政。
儒家為了迎合統治者,最後變成臭不可聞的腐儒。
當年他們也曾意氣風發,也曾夢想著要改變世界,創建理想中的大同社會,最後終究沉淪於現實的泥潭中,腐朽、腐爛……
剩下的墨家、農家、名家、縱橫自是不必多說。
趙括從來沒想過將所有學說融為一體,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單單一個儒家,孔子死後都分成無數學派,互相之間都打出狗腦子了,也沒有任何人能夠將他們統一,更何況諸子百家。
至於罷黜百家,獨尊一家,趙括也不做打算。
諸子百家,誰敢說自己就是對的,彆人就是錯的?
儒家最後在競爭中勝利了,他就一定比其他學派好嗎?
理越辨越明,讓他們去爭好了。
天下大了去了,大不了以後像對農家一樣,劃一小塊地給他們,讓他們自己治理去。
你們不是說自己是對的嗎?
那就去做吧,本王不僅不阻止你,還會支持你。
反正所有的思想都是我華夏的思想,隻要你們認同諸夏一體,趙國為宗,那你們就是我趙國人。
“如果不能做到比曆史上的秦朝更好,那要我這個趙王還有什麼用?乾脆投降秦國算了。”
以前趙括的想法隻是活下去,至於天下蒼生,乾他屁事。
但是成為趙王之後,或許是自尊心作祟,或許是價值觀發生了變化,趙括身上多了一種叫做責任感的東西。
他覺得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將先賢的思想學說傳承下去。
至少不能等到幾千年以後,所有的經典全部遺失,後人隻能從隻言片語中猜測,推測……
僅僅一個儒家便能支撐起千年盛世,若是每一種思想都能完整地保留下來,並且不斷進步,那該有多輝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