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並不想聽孟宏吹噓王道,齊威王、齊宣王、魏惠王、魏襄王、宋康王不是傻子,孟子的王道但凡有一點實際意義,也不至於沒有一個國君認同。楙span
‘德’確實可以‘服人’,但是卻不能‘服國。’
想要‘服國’隻能依靠武力。
彆的國家造兵器造鎧甲,你的國家在實施仁政,講仁義,最後亡國的一定是你。
“本王聽聞,齊桓公、晉文公,用的是霸道稱霸天下?”趙括問道。
“不錯。”孟宏點了點頭。
齊宣王曾經向孟子請教,齊桓公、晉文公是如何稱霸天下的。
孟子不喜歡齊桓公、晉文公的霸道,直接說我沒聽說過什麼齊桓公、晉文公,把齊宣王懟了一臉。楙span
“不知可有用王道稱霸天下的君主?”趙括反問道。
孟宏頓時沉默了,他意識到趙括和其他君主沒有什麼區彆,都不喜歡王道,不過他並沒有放棄,而是回答道:“堯舜以王道治天下,為聖人也。”
“晉文、齊桓近在眼前,而堯舜已經是上古時期的人物。本王隻聽說過道隨時移,從未聽說過,不學習當今的聖賢,而學習上古時期聖賢的道理。”趙括搖了搖頭。
“堯舜之聖,豈是晉文、齊桓所能比也?”孟宏頓時不高興了。
“請問先生,本王在趙國實施的是仁政嗎?”趙括問道。
“是仁政。”孟宏點了點頭,這不是違心之言,而是真心之語。
“既然如此,那各國怎麼沒有來投靠我趙國?”趙括反問道。楙span
孟宏愣住了,站在原地,目送著趙括離去。
孔孟之道,又一次失敗了!
“派人帶句話給他們,學術不等於治國。如果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好好為趙國做貢獻,未來不是沒有獲得封地的一天。”趙括揮手說道。
雖然儒家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不過趙括並不厭惡儒家。
因為諸子百家,每一個學派都有各自的缺點。
道家、兵家、法家、墨家都是如此。
這個世界不存在完美無缺的人,也不存在完美無缺的學派。楙span
至於‘兼儒墨,合名法’,集百家之所長,創立新的學派,趙括並沒有這個想法。
一方麵,這件事很難成功,即便是成功了,這個‘雜家’也是有缺點的,並不能比儒家先進。
另一方麵,諸子百家是需要競爭的,隻有競爭才能進步。
如果隻剩下一家一派,最後的結果必然和曆史上的儒家一樣,從興盛,走向衰落,最後萬人唾罵。
趙括明白,墨家和儒家的爭辯,不僅僅是道爭,更是在爭趙國,雙方都想讓趙國用他們來治國。
如果把國家當做一個人,那麼兵家就是武器,法家就是骨頭。
但光有武器和骨頭是不行的,還要有血肉,而其他學派爭奪的,就是血肉這個位置。楙span
道家占據了楚國和韓國,墨家占據了秦國,儒家占據了魏國和魯國。
齊國則是兼容並包,海納百川。
排除一個位置偏僻,大家都看不上的燕國,那麼各派能爭的就隻剩下趙國了。
墨家投靠趙國最早,趙括對墨家也很好,經費、封地、人才一個沒少,但就是不用墨家來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