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靜!”
“肅靜!”
“殿內不得喧嘩吵鬨!”
值殿太監和殿丞廢了老大的力氣,才終於讓朝臣們勉強恢複了安靜。
可安靜歸安靜,那一雙雙堅定的眼睛,那一副副視死如歸的表情,仿佛在說——
陛下你要是敢去當那水路元帥,我們就撞死在金階上給你看!
大家都彆玩了!
“哼!”
李世民此刻卻也是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勢,冷聲道,
“朕意已決!汝等休要再反對!”
“此戰,朕定要一鼓作氣,三個月內速勝高句麗,以揚大唐國威!”
“房玄齡,速速草擬聖旨吧!”
一聲令下,群臣再度哭天喊地。
房玄齡更是麵色凝重,搖頭道:
“陛下,這太過於冒險,恕臣不能領命!”
“還請陛下,三思!”
說罷,他已然是雙膝下跪,倒在了李世民麵前。
“陛下,三思啊!”
群臣儘皆跪下,就連武將們都紛紛跪求!
其中,情緒最為激烈的不是彆人,反倒是猛將尉遲恭!
“陛下,您現在不是秦王了,您是九五之尊啊,決不能再像當年那樣肆無忌憚了!”
“要說陸戰也就罷了,可是水戰,還是跨海作戰,咱們毫無經驗啊!光是渡海都是極為危險的事情,陛下決不能意氣用事啊!”
尉遲恭曾是李世民的貼身戰將,自然知道李世民的武藝有多高強,走位有多風騷。
但……
那都是過去了!
上一回衝鋒陷陣,已經是二十年前了!
眼下無論是身份,還是體魄,都無法再支持李世民去乾那樣高難度的事了!
全體大臣,儘皆跪求皇帝三思。
唯有兩人站立,一個是徐風雷,另一個,便是早上剛剛被徐風雷策反的長孫無忌。
“嗬!”
李世民惱怒道,
“房玄齡,你以為沒有你草擬聖旨,朕的旨意就推行不下去了嗎?”
“笑話!”
“這個朝廷,這個國家,從來都是朕說了算,而不是汝等!”
“朕說了要禦駕親征,便是要禦駕親征,任誰也攔不住的!縱然是魏征從墳墓裡爬出來,也攔不住朕!”
“你不寫,那朕親自寫,親自給自己授虎符!”
這一番話,聽得眾臣是頭皮發麻!
有些前隋的老臣更是傻了眼——這一幕,似曾相識啊!
當今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怎麼跟楊廣似的啊?難道那高句麗真有什麼魔力,能令帝王發狂癡迷不成?
太離譜了……
“陛下,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
房玄齡雙目都有些濕潤了,激動的臉紅脖子粗。
他是萬萬沒想到,皇帝今天竟然會這般強硬,強硬的像個昏君!
誠然,要是皇帝真的硬鐵了心禦駕親征,那是誰也擋不住的,作為臣下沒有阻止的權力,隻有勸諫,最多也就是死諫罷了!
他沒辦法,隻能將目光轉向徐風雷和長孫無忌,急切道:
“晉公,趙公,你們倒是說句話啊!”
“難道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陛下冒險,看著江山社稷陷入危難之中嗎!”
眼下,就這兩個人還沒表態。
而這倆,恰好正是朝堂上話語權最重的人,特彆是徐風雷,這種關頭,也隻有他可能扭轉陛下的心意了!
長孫無忌神色一凜,拱手開口道:
“陛下,征伐高句麗,臣下們都是同意的。”
“但您掛帥為水路元帥,必然是不行的!大唐水師才剛剛訓練完畢,說的難聽點,都隻是一株未成熟的幼苗而已!戰力如何還未嘗可知!”
“再說海麵子上風雲莫測,曆朝曆代,各種海難的記載數不勝數,您要知道,光是出海都十分危險,更不用說是渡海作戰了!”
“退一萬步說,縱然這些都能克服,可到了平壤,隻有三萬兵力卻要麵對高句麗的大本營,那裡不知道有多少兵馬多少戍衛,一旦陷入重圍之中,就是插翅都難逃啊!”
“突襲成功固然是美事,可一旦不順利,陛下的安危,可就令人擔憂了啊!”
一番話語,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聽得李世民眯起了眼睛。
“對,對,趙公說得對!”
眾臣皆附和道。
“朕不管那麼多!”
李世民把心一橫,冷哼道,
“朕堅信,突襲一定會無比的順利!你說的艱難險阻和挫折,必然不會發生!”
“天命在唐,天命在朕!”
眾臣:“……”
昏君,昏君啊!
能說出這番話的,妥妥是昏君啊!
陛下這是被下降頭了嗎?還是被邪靈附身了?
這種話都說得出來,比楊廣都要飄了啊!
正當眾臣臉色難看之際,徐風雷忽的喝令道:
“什麼天命在唐,天命在您!”
“從來都沒有什麼天命,縱然有,也必然在謙虛有德,謹小慎微之人的身上!”
“似陛下這般狂妄自大,縱有天命,也失去了!”
此言一出,殿內寂靜。
眾大臣心中升起了一個念頭——
不愧是太師啊!
不開口則已,一開口便直接是劈頭蓋臉一頓罵!
罵得好!
就得把皇帝給罵醒過來,不然不知道要出多大的亂子!
“徐風雷,你什麼意思!”
李世民麵色陰沉,喝令道。
“沒什麼意思,隻是想讓陛下清醒一點。”
徐風雷不卑不亢的道,
“您有心出征,這我們能夠理解,畢竟您是馬背上開國的皇帝。”
“但是——”
“您不能拿您的生命開玩笑,皇帝,就得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縱然真的要出征掛帥,也得選最穩妥的路子!這樣,大家也能安心不少。”
群臣皆是點頭。
“太師說的有道理啊!”
“是啊,就算真的要掛帥打仗,那也得走最穩妥的路子,水路也太嚇人了!我這輩子都還沒坐過船呢!”
“我也是啊……”
李世民臉色依舊陰沉。
“那你說,怎麼辦?”
他沉聲道,
“反正朕這回是一定要掛帥出征的,誰也攔不住!”
徐風雷看向長孫無忌,又看向房玄齡,問道:
“兩位意見如何?”
長孫無忌心領神會,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