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旺被帶到了崇禎麵前。
見到崇禎之後,吳三旺第一句就是:“聖上,山陽大捷!”
“山陽大捷?”崇禎隻是輕輕頷首,但是站在崇禎身邊的鄭森、金聲桓、李香君、阮大铖等人卻一下就從擔心變振奮。
他們原以為,閻應元和冒襄能夠守住山陽就不錯了。
卻沒有想到,兩人不僅守住了山陽,還打了大勝仗。
就是不知道,合共斬殺多少個建奴?幾百個應該還是會有的吧?
斬首數百級,雖然不足以與夏鎮大捷相媲美,但也算得上一次難得的大捷了。
吳三旺稍稍一頓,又說道:“山陽一戰曆時六十八日,合共斬首九千六百餘級,其中真奴三千九百餘級!”
“啊?什麼?!”
“斬首九千六百餘級?!”
“光是真奴就斬殺三千九百餘級?!”
“皕亨兄和辟疆兄竟然斬殺了如此多的建奴?”
聽到這,周圍的勤王士子和武將頓時驚呼起來。
李香君的一對美目也是瞪得老大,顯然也有被震驚到。
金聲桓、馬化豹和王遵坦等武將的第一反應就是不信,斬首九千六百餘級,真奴就有三千九百餘級?怎麼可能呢?這肯定是虛報戰功無疑。
沒想到,真是沒想到,這些士子看著正氣凜然,竟也虛報戰功。
說實話,崇禎聽了也是有些吃驚,他已經預料到了閻應元一定能守住山陽,閻應元的守城牛逼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帶著一群臨時糾集的民壯和鄉勇,愣是扛住了二十多萬清軍加兩百門紅夷大炮長達八十一日的猛攻,而且還乾掉七萬多清軍。
雖說被打死的七萬多清軍中絕大多數都是降軍,但仍然很誇張。
小說都不敢這麼寫啊,敢這麼寫,肯定會被罵,對手集體降智,你閻應元隨便派幾個人就能燒掉敵軍的糧草輜重,這不扯麼?
敵軍指揮官除非是豬,否則絕無可能上當雲雲。
但閻應元確實做到了,一仗斬殺清軍七萬多人!
當然了,江陰軍民也付出了與城俱碎的慘烈代價。
閻應元帶著幾萬從未接受過任何正規訓練的民壯,以及一群從未曾有過任何合作的官吏及低階武官,麵對二十多萬清軍以及兩百門紅夷大炮,都能打成那個樣子,那麼這次他的手裡有了兩萬名算得上訓練有素的鄉勇,還有一群能夠與之密切合作的文官,最終守住山陽就一點不奇怪,守不住那才是真的稀奇。
但是崇禎也沒有想到,閻應元居然在山陽乾掉將近四千個真奴!
這個就厲害了,自從有東事以來,明軍從來沒打過這麼大勝仗。
所謂寧錦大捷,也隻是斬首七百餘級,上次夏鎮大捷,也隻斬殺了兩千多真奴,其餘大部分都是降卒漢軍。
但這還是得核實一下。
“吳三旺,你所說的可屬實?”崇禎肅然問道。
“屬實。”吳三旺斬釘截鐵的說道,“小人曾到過山陽,親眼看見過建奴的屍體,四千多具真奴屍骨和五千多具包衣的殘屍擺放得整整齊齊,每一排一百個,一邊三十九排,一邊則是五十多排,很容易清點。”
“真有這麼多具屍體?”金聲桓還是沒能忍住。
馬化豹也是不相信道:“吹什麼牛,建奴的屍體你們還能搶得到?”
王遵坦也是不以為然:“我們又不是沒跟建奴打過仗,建奴就算是打輸了,死了人也會把屍體帶走,又怎麼會把屍體扔在山陽?”
吳三旺哂然道:“建奴倒是想帶走屍體,可他們也得有這個能耐。”
“你什麼意思?”王遵坦皺著眉頭問道,“建奴連屍體都帶不走?”
“真就帶不走。”吳三旺點點頭,又說道,“因為這些屍體不是沉入了運河,就是被燒成了一具焦屍,甚至就隻剩下幾塊骨殖。”
崇禎道:“這麼說你知道整個交戰的過程?”
“是的。”吳三旺應道,“臨行前,盧大人特意交待過。”
“很好。”崇禎欣然道,“那你就把山陽之戰的整個過程從頭道來。”
說到這裡一頓,崇禎又回頭對阮大铖說道:“阮大铖。”
阮大铖趕緊上前一步道:“微臣在。”
崇禎道:“你給朕聽好了,然後就以山陽大戰為背景寫一部新戲,寫好了之後儘快排練成型,然後到各營去巡回演出。”
“遵旨。”阮大铖欣然領命。
……
在北京,多爾袞已經動起來。
主要就是爭取大多數八旗貴族的支持。
八旗貴族間很難有什麼秘密,基本上就是陽謀。
當年黃台吉聯手三大貝勒逼死阿巴亥奪得汗位,還有多爾袞聯手布木布泰將豪格的皇位送給了福臨,用的全部都是陽謀。
多爾袞這次傾舉國之力伐明,使用的也是陽謀。
兩黃旗的貴族聽到風聲之後,趕緊跑到紫禁城來找布木布泰商議。
這會聚集在乾清宮東暖閣的兩黃旗貴族有索尼、遏必隆、鼇拜等,這都是黃台吉留下的鐵杆保皇黨,忠於福臨的老底子。
“太後,九王這是要孤注一擲哪!”索尼沉聲道,“除了駐守在太原以及大同的鑲黃旗十個牛錄之外,他要把駐守北京的鑲黃旗三十個牛錄也一並調走,除了調兵之外,他還要給各旗各個牛錄派糧,每個牛錄必須得捐輸四個月的口糧!”
【注:多爾袞是奴爾哈赤十四子,但是在後金時期的貝勒排序之中排第九,所以八旗貴族通常稱為九王,多鐸排名第十貝勒,所以稱之為十王】
“看來徐州前線的形勢不太好啊?”布木布泰蹙緊了秀眉。
這裡插一句,多鐸的敗報隻給了多爾袞,還沒有發給清廷。
多鐸之所以讓範承謨不要命的趕回北京,就是為了打一個時間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