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寫完了,說點啥。
在上一卷的感言裡提到過,第三卷會很短,如今看來果不其然,也就不到7萬字的樣子,可以說是去往新世界前的間章吧。
在本卷中,王景終於踏過了生死玄關,成就陽神,同時也為元芒界引入了新的變數,更引起了某些幕後黑手的注意。
總之後麵的劇情,就要開始考驗我的推演能力了,壓力還是蠻大的。
從番外中,有細心的同學發現了,《滅運圖錄》主角石老魔已經察覺到了主角的存在。
這是因為原著的最後一句話:“石軒再無過去現在未來之分”,我個人理解就是,在滅運宇宙中,造化之主已經是一證永證、一得永得的境界了。
所以超脫在時光之上的那些存在,發覺自家過去被觸動時,有所關注,也是很正常的吧?
也有讀者在問:那麼《太浩》主角薑元辰未來也是超脫宇宙的大人物,他能否發現王景所帶來的改變嗎?
這一點我向原著作者無極書蟲證實過,僅以《太浩》一書來論,不涉及其他作品的話,長明並沒有察覺曆史變動的能力。
所以之後的世界,統一做類似處理,除非有明顯的順承關係,比如《道辟九霄》與《太易》。
當然,上述作品隻是說說,不一定會寫,大家不用激動。
回歸正題。
作為文科生,我臆想中的仙俠應該是《峨眉祖師》、《明尊》那類風格,“一法能生萬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那種,而《滅運圖錄》裡麵那些細致入微的法寶禁製、術法等階反而讓我不太感冒。
所以在寫作的過程中,我也下意識對其做了模糊化處理,不如原著那般每一個術法、道術都有獨特的名稱。
不知大家能否接受。
此外,在本卷中,雒城宮變的靈感原型其實很多,比如西漢的元鳳政變、武周的神龍政變等,但最後收尾還是有些倉促,這也同樣體現在25、26兩章當中,之後還需改進。
在原著中,石軒能踏破生死玄關,是他認識到了自己缺少生死絕爭一線的勇氣,萬事總是謀定而後動,這是石軒的“妄執”;而在初稿中,王景的執念則是對於前世所受戒律看的太重,忘記了受戒本意,本末倒置。
但是這一點我最後舍棄了,因為如果要這樣寫,勢必要突出對於全真戒律的刻畫,但我本身對於全真戒律都搞不明白,又如何說給你們聽呢?
再者,如果王景一舉一動都要遵循戒律,想來也不符合多數讀者的閱讀習慣,所以這個作為廢稿被舍棄了。
最後大家看到的,王景的執念就是對於“外物”的認知。之前無論是與摩天太子的爭鬥,還是擊殺天人炎慶,他都借助了外力,但後來逐漸忘卻了這一點,誤以為是自己的能力,漸生驕矜,直到親身麵對肖楚河,束手無策隻得拚死一戰下才發現這點,進而觸碰到元神契機。
實際上,這一部分鋪墊得還不是很充分,隻能以事後回顧的視角去看才能看出一些。
下一卷的世界,從26章中的三言兩語看來,貌似是現代都市背景,實則沒有那麼簡單,這裡容我先賣一個關子,大家可以猜猜看。
總之,還是借用其他世界觀,屬於同人就是了。
好了,各位周三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