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是正式的程式一八九五年十二月八日,各親王、軍機大臣奏請變通軍製,在天津創建新式陸軍,派員督練。
關於袁世凱的任命,軍務處奏稱“中國自粵、撚削平以後,相沿舊法,習氣漸深,百弊叢生,多難得力。現欲講求自強之道固必首重練兵;而欲期兵力之強,尤必革新舊製。……
“查有軍務處差委浙江溫處道袁世凱樸實勇敢,曉暢戍機,前駐朝鮮頗有聲望。因令洋擬改練洋隊辦法,旋據擬呈聘請洋員合同及新建陸軍營製、餉章,臣等附加詳核,甚屬周妥。
“相應請旨飭派袁世凱督新建陸軍,假以事權,俾專責任現在先就定武十營,步隊三千人,炮隊一千人,馬隊二百五十人,工程隊五百人,以為根本;並加募步隊二千人,馬隊二百五十人,共足七千人之數,即照該道所擬營製、餉章編伍辦理。”
同日,朝廷批準了此奏,命袁世凱去天津接管胡燏棻的定武軍十營,作為改練新軍基礎。
特彆強調“該道當知籌餉甚難,變法匪易,其嚴加訓練,事事核實。倘仍蹈勇營習氣,唯該道是問。”
曆經波折,袁世凱終於得到了督練新軍的職務。
一八九五年十二月十六日,袁世凱前往小站鎮接管定武軍,開始了他的小站練兵的生涯。
小站鎮位於天津東南七十裡處,其名字來源於李鴻章的淮軍。
一八七零年由於天津教案,英、法、美三國軍艦直逼大沽口。
清命李鴻章接替曾國藩任直隸總督,處理天津教案,並命他的淮軍保衛京畿。
李鴻章的親軍營從臨汾調駐青縣馬場,分兵駐守新城。於是便在馬場和新城之間修築了一條馬新大道,沿途設置驛站。十裡一小站,四十裡一大站。
這裡是大沽以西第五個驛站,士兵習慣稱這裡為小站。
淮軍在此屯田駐守近二十年,甲午戰爭中,這裡的淮軍全部潰散,營房空無一人。
後胡燏棻的定武軍從天津馬廠,移駐此地。
小站練兵對袁世凱後來的人生有多重要,可能連當時的他本人也是想象不到。如果說駐節朝鮮使他踏入仕途而紅頂加頭,小站練兵則是他攀登國家最高權力的基石。
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張勳……這些個民國聲名顯赫的人物,就是唱著軍歌從這裡走出。
因為袁世凱,小站這個從來都名不見經傳的地方,也變得馳名中外。
定武軍原有4750人,在此基礎上,袁世凱又從河南、山東、皖北、蘇北招募一批新兵,購置馬匹,形成了一直七千人的隊伍。
部隊的名字也從定武軍改為“新建陸軍”。
新建陸軍采用德國和日本的建製,有步、炮、馬、工程、淄重等兵種,結束舊軍隊不分兵種的落後局麵。
步隊五千人,分左右兩翼。一千人為一營,左翼二個營,右翼三個營;
炮隊一千人,分為右翼快炮隊,左翼重炮隊和接應馬炮隊三個隊;
馬隊五百人,分為四個隊;
工程兵五百人,分彆負責橋梁、地壘、電雷、修械、測繪、電報。
裝備全部換成從德國購置的曼利夏步槍、馬槍、手槍和格魯森快炮。
擔任訓練的軍官有十多人是從德國聘請的,巴森斯則負責全軍的訓練。
在慶字軍中,特彆是在朝鮮,袁世凱深刻體會到,沒有嚴明的紀律,是帶不出好隊伍的。一個沒有紀律嚴格約束的軍隊,裝備再好也沒有用。
他訓練的這支部隊,老兵養成了許多舊習、惡習,需要克服。新兵初來一張白紙更要立規矩,養成好習慣。
袁世凱首先從軍紀抓起,而且他知道這是大病,是頑疾,必須下重藥、下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