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晚清那場,由翟鴻穖和苓春煊發起的,袁世凱和奕匡為一方,以翟鴻穖、苓春煊為一方,震動晚清政壇的大風潮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這一年是一九零七年,乾支紀年為“丁未”,所以也稱“丁午政潮”。
軍機大臣兼外務部會辦大臣、尚書,翟鴻穖湖南長沙人,字子玖,號止庵。同治進士,光緒初年大考全國第一,從翰林院編修、待講學士起步。
少年的瞿鴻禨在父親的嚴督之下,滿懷報國之誌,刻苦用功,在十七歲就中了秀才,二十一歲中舉人,二十二歲又中進士,進了翰林院。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大考翰林,瞿鴻禨考列一等第二名。
此後二十餘年瞿鴻禨曾兩充考官,四督學政,遍及五個省份。晚清的內政腐化已深,翰林則以派學政為肥差。這樣的機緣,換個愛錢的官員早已發財。而瞿鴻禨所到之省,一心一意選拔人才,拒絕一切鋪張浪費,謝絕一切請客送禮,嚴厲禁止手下以教育為名對地方的索擾。二十餘年的精忠為國,其清正廉潔的官風終於被天下所稱頌,其官職也從四品的侍講學士漸漸升到二品的禮部右侍郎。
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太後帶著光緒皇帝倉皇逃到西安。軍機大臣中有四人因“庇拳”之罪被黜,隻剩下榮祿和王文韶兩人,急需補充。瞿鴻禨受到推薦,於一九零一年正月十五日奉旨趕往西安,經選拔後被任命為軍機大臣。
此後,瞿鴻禨出任工部尚書、軍機大臣、政務處大臣。後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位在六部之上,他任外務部尚書。因為官清廉,作事認真,勇於擔當,在朝堂威信極高,深受慈禧太後信賴。
袁世凱其實是很欽佩翟鴻穖的,曾經努力結交過。開始曾放下身段,示意願意成為翟鴻穖的門生。
翟鴻穖以“受寵若驚,萬不可當”而推卻。繼而又托人詢問可否換貼,又被翟鴻穖宛然謝絕。
就是這樣,袁世凱還是想和翟鴻穖搞好關係,提出設立責任內閣時,想以奕匡為總理,他和翟鴻穖為付總理,共同組閣。
想不到翟鴻穖竟以此到慈禧太後那裡奏他一本,說他野心特彆大,想通過設立責任內閣,把組閣權緊緊抓到手裡,最終導致自己費儘心力搞出來的官製改革方案流產。
一次次的熱臉貼冷屁股,袁世凱還是不死心,後來聽彆人說,翟鴻穖根本就沒把他這樣的沒功名的人看在眼中,根本不屑於和他這樣的人為伍。
這還不算,翟鴻穖還公然對外宣稱貪婪昏庸的奕匡和驕橫跋扈的袁世凱結黨營私,他這樣清白之人怎麼能和袁世凱之流同流合汙呢?
終於惹得袁世凱惱羞成怒。
當袁世凱得知這一次對自己和奕匡下手是翟鴻穖一手策動後,下決心除之而後快。
按著袁世凱的戰略安排,奕匡按部就班的開始行動。
他們的第一步是對付岑春煊。
在奕匡、袁世凱策動下,兩廣總督周馥、閩浙總督鬆壽接踵電奏饒平、黃岡、欽廉等地匪患難平。
五月二十七日,奕匡向慈禧“獨對”,極力誇大兩廣軍情,聲稱非岑春煊不能平定,提出讓岑春煊重任兩廣總督。
苓春煊剛來時,慈禧是怎麼看怎麼喜歡,覺得這朝廷還真就缺這麼個六親不認,鐵麵無私的人。
但是,這還沒多長時間,慈禧就有些煩了。
這人怎麼回事?怎麼看誰都不順眼,今天參這個,明天參那個,這世界沒好人了,就你苓春煊一個好人嗎?
慈禧給了個特權準其隨時入見,他亦不推辭。不管不顧地屢屢求見或上奏疏,放言無忌,使朝野頻生波瀾。
最讓慈禧不高興的是,就在前天,他還密奏李蓮英一本。
當然了,李蓮英要是有毛病,也不是不能奏本的。但什麼毛病沒有,就是“和袁世凱關係不一般”。“和袁世凱關係不一般”,這算什麼毛病?
小李子,一個下人,能得罪袁世凱那樣的封疆大吏嗎?和袁世凱走得近一些,不是情理之中的事嗎?
所以,聽了奕匡的話後,一方麵覺得奕匡的提議有道理,兩廣本來是苓春煊的地盤。另一方麵,也真想把苓春煊快點弄走,讓自己的耳根清淨一點。
馬上下旨,苓春煊任二江總督,免去他還沒乾滿一個月的尚書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