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禍從口出_民國風雲人物演義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6章 禍從口出(2 / 2)

史曉風先生窮十年之力,完成了整理點校工作,使這部珍貴史料能為更多的研究者參考利用。

這部《惲毓鼎澄齋日記》,起於一八八二年,迄於一九一七年,計一百二十萬字,是惲毓鼎幾十年工作與生活的全麵記錄。

由於工作的關係,惲毓鼎有機會近距離地觀察慈禧、光緒及朝廷大臣的言行;出於職業習慣,他翔實地在日記中記錄了所觀察到的種種細節,為後人再現了當時的場景。

例行的新年慶典,外國使臣覲見,慈禧、光緒的喪禮,宣統登基,他都不避瑣細,一一記錄儀式程序、官員服色,以及有關人員的言行舉止如記幾位二品官員在喪禮上“大聲談論,且縱笑不止”。

日記中對末代皇帝溥儀登基情景的記載,經常被史學家引用“上啼哭索母,聲甚厲。……監國抱上步行,自殿後門入,升寶座,上啼哭不肯就座。監國一足立腳踏上,一腿跪寶座上,扶上立於座上。四服事太監在旁慰勸,上哭不止,言欲回家,不願在此。”

又如記溥儀入學的情景“十八日,晴。皇上入學,懸龍旗誌慶。……陸師傅書此十字,逐字授認。上隻能識四字,往複理熟,乃退。伊教習授清文者稱教習,不稱師傅先授清文,上能記兩字母。”

收為附錄的《崇陵傳信錄》,是記述清末史事的一部信史,在史學界影響很大。

毓鼎處於清王朝走向衰亡的時期,他在日記中,記錄了自己對國勢日衰、朝政腐敗的憂慮和憤慨,也提出了不少救敝圖強的見解和主張。

如光緒二十一年八月的日記中,他對官員所上八項變革辦法條陳作了具體分析,認為有的可以斟酌而行,有的宜就今法變通,反對簡單模仿西洋之法。

他對江淮分省、經營新疆等重大問題上的見解,今天讀來仍有一定的借鑒參考價值。日記所體現的晚清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惲毓鼎很有濟世救民的抱負,一度想到地方上施展才乾,平時注意物色人才,樂於接待四方之士,日記中詳細記載所見之人的姓名、籍貫、特長等,是研究清末人物的一份寶貴資料。

惲毓鼎在仕途上並不得誌,一直是個沒有多少權勢的普通京官。不過,工作在宮廷、生活在市井,卻讓他的多方麵愛好得以充分發展,其日記因而具有更廣闊的視野、更豐富的內容。

他是一位史學家,尤其精熟於《三國誌》,日記中記錄了許多治史心得;

他是一位醫生,對自己的醫術頗為自負,並於一九一零年創辦“醫學研究會”,日記中經常有他為上至權貴下至平民診病的記載;

他是一位古籍收藏家,精於版本目錄學;

他是一位書法家,頗得東坡書法神髓;

他是一位詩人,日記中不乏詩酒唱和的記載,所錄詩作當行本色;

他還是一位京劇、昆曲票友,與當時名伶多有接觸。

此外,日記中還記載了不少當時的習俗,如與科舉有關的“吃夢”,與娛樂有關的一些特殊的習俗,以及國喪三日內的“搶婚”,等等,甚至還記載了“星異”不明飛行物。

日記內容豐富,文筆流暢,不僅可供專業工作者借鑒取資,對普通讀者來說,也是一部可以增長見識的饒有趣味的閒書。

當然,這些是後話。

惲毓鼎被收買後,立即奏劾翟鴻穖“暗通報館,授意言官,陰結外援,分布黨羽”。

所謂“暗通報館”是指《京報》在楊翠喜事件中,該報曾連篇累牘的發文,評論段芝貴、朱寶奎的被嚴懲,趙啟霖被無辜罷免,載振之開缺,對奕匡的抨擊不遺餘力,是翟鴻穖背後所操弄。

所謂“授意言官”是指翟鴻穖授意趙啟霖參奏奕匡父子之事。

所謂“陰結外援”是指《秦晤士報》刊登奕匡失寵一事。

所謂“分布黨羽”是指翟鴻穖曾托法部保薦其親家餘肇康為該部丞參。

與此同時,奕匡和袁世凱安排人,在朝廷大造翟鴻穖是康有為、梁啟超的餘孽,一直致力於還政光緒皇帝的輿論。

六月十七日,慈禧下旨將翟鴻穖開缺,將餘肇康革職。

慈禧所以不經核實就處理翟鴻穖,並非因為參劾所列的幾條,主要在於翟鴻穖竟敢把自己和他密議的事泄露出去。

而關於翟鴻穖致力於還政光緒的事,更加觸動了她的最敏感的神經。因為,她聯想起前不久翟鴻穖還密請赦免康有為和梁啟超,對此便確信不疑。

故以後雖然未查明所參各事,仍不肯收回成命。


最新小说: 誤圓房後,冷麵軍官寵她入骨 神奇留子在紐約擺攤算命[千禧年] 全民樹屋求生:開局匹配青梅竹馬 不可名狀的路人甲 我能穿梭末日兩界 踹掉渣男穿古代,婆家吃糠我吃肉 黑化病嬌男配你不要?那歸我了! 彼岸花開!鬼祖現!三界齊跪拜 星戰之源甲紀元 太空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