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袁世凱在外務部尚書任內,做得另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是禁止鴉片進入。
鴉片的傳入中國,對中國的危害極大。林則徐等有識之士,為了禁止鴉片曾做出過不懈地努力,但始終沒能禁住。
袁世凱任外務部尚書後,馬上著手了與英國禁止鴉片進口地交涉。
經多次磋商後,於一九零七年十二月,中國外務部就禁止鴉片進口事宜致函英國駐中國使館,明確表示,嗎啡“如查有不因醫治使用販運來華者,一概不準進口”。同時表明,中國也將限製種植罌粟等作物。
經過一番努力,英國政府同意從一九零八年一月開始,減少從印度運往中國的鴉片,十年內禁絕。禁止鴉片進入終於通過外交地努力,有了一次重大地進展。
後來,一九一一中英又續訂條約,規定自一九一一年一月起,至一九一五年完全停止進口鴉片。禍害中國幾十年的毒品,終於以條約的形式明文禁止了進口。對此,袁世凱功不可沒。
當然,他的一位多年以來,一直在外交官崗位上的英國朋友朱爾典,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對於袁世凱的這位英國朋友,我們在後邊會進一步認識。
除此,袁世凱在外務部任內,也為收回天津浦口鐵路、滬杭甬鐵路的路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分彆於一九零八年訂立了《天津浦口鐵路借歀合同》、一九零八年三月六日簽訂了《滬杭甬鐵路借歀合同》,把借歀和路權剝離。
津浦路是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北起天津,南至浦口,路經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全長一千多公裡公裡。始建時,計八十二個站長淮衛等五個小站不在其內。一九零八年動工興修,一九一一年竣工通車。
一八九九年英國駐華公使馬可獨與德使秘密商妥,由兩國銀行團簽訂有關協定,合資修築津鎮鐵路並聯合向清政府提出承築津鎮鐵路的要求,獲準。五月十八日清政府督辦鐵路大臣許景澄與英德兩銀行團簽訂了《津鎮鐵路草合同》三十五條。五月二十一日具奉旨允準。合同規定自天津經德州、濟南至嶧縣為北段,自嶧縣至鎮江為南段。北段和南段的建造、行車一切事宜,分彆由德華銀行和中英公司代為經理。
借款共七百四十萬英鎊,年息五厘,九折付款,以路產及營業收入作擔保。自一九零一年起,四年內還清。借款還清以後,鐵路才能歸中國自理。並規定南北兩段各設一總局,各由華員二人、洋員三人組成。草合同簽訂之後,由於一九零零年的義和團運動,修築津鎮路未能開工。
光緒三十三年一九零七四月十七日,袁世凱、張之洞電奏朝廷,請派外務部左侍郎梁敦彥與德華銀行代表柯達士、英國中英公司代表濮蘭德籌議修建鐵路事宜獲準,特派袁世凱為督辦大臣與德、英銀行議商。結果,爭執五月,始有成議。並以直、魯、皖、蘇四省紳民的請求為由,改自天津築至浦口,定為“中國國家天津浦口鐵路”。
一九零八年元月十三日,正式簽訂了《天津浦口鐵路借款合同》,計二十四條。仍規定分南北兩段修築,以山東省嶧縣韓莊運河橋為界。借款暫定五百萬英鎊,年息五厘,自一九一九年起二十年內分期還清。1
上海至杭州、寧波鐵路。初名蘇杭甬鐵路。清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曾訂立中英蘇杭甬鐵路草約,擬由英國借款代築,路權屬於英國。因為當時清廷無錢修路,為收回路權,解決無錢修路的問題,通過袁世凱的努力,改由同英國借款修路。清光緒三十四年二月,《中英滬杭甬鐵路借款合同》成立,工程改為上海,與滬寧路相接,由郵傳部出麵借英款一百五十萬鎊。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引進外資。
還有,在袁世凱的任內,也對外務部的所有衙門進行了整頓。明確了崗位責任,無論辦事的效率,人員辦公的紀律,都有了明顯的改觀。用很多人的話說,他當外務部尚書後,外務部各方麵的麵貌煥然一新。
一九零八年十一月十四日、十五日,三十八歲的光緒皇帝和七十四歲的慈禧先後死去。按慈禧死前的安排,載灃的長子溥儀繼承大統。
因溥儀隻有三歲,載灃為攝政王。
按慈禧遺命,遇有重大事件需請示隆裕太後(光緒皇帝之妻)。
隆裕太後沒有能力,也沒有很強的權力欲,攝政王載灃實際上成了最高統治者。載灃是醇親王奕譞的第五個兒子,是光緒皇帝的親弟弟。
光緒如何地恨袁世凱,這是儘人皆知的事。
有記載,光緒常在紙上畫個烏龜,寫上袁世凱的名字,每天不知要用針紮多少次,以解心頭之恨。
因為光緒皇帝死時隻有三十八歲,正值壯年,所以他的死留下了很多說法。
第一種慈禧知道自已即將歸西天,不願意在他死後,光緒皇帝重新掌權,派人毒死了光緒帝。